“您上次咨詢過我們的京東金融,這次來電是針對優質客戶進行回訪的......”
近日,記者接到來自京東金融的推廣電話,表示記者此前咨詢過其產品,并了解到有貸款方面的需求,提示記者享有1萬-50萬的額度,不僅利息低且還款方便,可謂誘惑滿滿。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從未下載和了解過京東金融相關訊息,也并沒有貸款方面的需求,而他們又是從何處得來的電話號碼呢?
記者梳理多個網絡平臺信息發現,不止記者,還有多名網友也在從未接觸過該平臺的情況下收到了京東金融的電話推銷。
記者看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京東金融的投訴已達2.77萬余條。其中,暴力催收問題也是用戶投訴的一大“重災區”。
就營銷信息來源及其消費者投訴等情況,記者致電京東金融方面。該公司客服人員進行了信息登記后表示,將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記者聯系,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回電。
“遍地撒網”式電話推銷
近期,京東金融“遍地撒網”式的推廣營銷電話收到了多名網友的“吐槽”。
一則網帖下有網友評論稱,經常接到京東金融方面打來的電話,上來二話不說便要給該網友開通相關服務,在該網友明確拒絕后依舊表示可以先開通,以供今后隨時使用。
另有網友在今日頭條上反映,稱:“最近這些天被這個煩都煩死了,這個京東金融是什么鬼?已經拉黑了好多個號了,依然有不同號的打來。我說不要金融貸款,你們不停地打,鍥而不舍的打騷擾電話。”
就目前來看,針對不同人群,京東金融還亮出不同條件,涉嫌對用戶進行“誘導”借款。在一名用戶明確表示自己并不缺錢的狀況下,京東金融業務員轉而以“十五天免息”等條件不斷向該用戶推銷借款服務。
而其中,大部分網友均表明不曾接觸過該公司和相關業務,那么京東金融又是從何處獲取到的個人聯系電話?
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很可能是來自第三方的爬蟲服務。爬蟲技術一度是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商的拳頭產品,也是互聯網金融公司進行大數據風控必不可少的武器。互聯網金融機構可從這類機構獲得借款人的通訊信息,這也是日后向借款人及其家人朋友催收的“殺手锏”。不過,目前網絡爬蟲也存在著諸多爭議,比如,是否經過用戶授權,是否存在過度爬取信息,爬取到的信息用途不明等。其中涉及的數據竊取、泄露、濫用和隱私安全等問題引發監管關注。2019年下半年以來,多家數據提供商已被查。
針對營銷信息來源問題,記者致電京東金融方面,該公司客服人員進行了信息登記后,表示將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記者聯系,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回電。
年化利率達34.2%,暴力催收問題不斷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021年12月24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京東金融的投訴已達2.77萬余條。其中,暴力催收問題是用戶投訴的一大“重災區”。
依據投訴信息來看,催收人員不僅能知道用戶的所在城市,還能曝出準確的地址。用戶“自刎之前1”在黑貓投訴平臺稱,京東白條委托第三方催收暴力恐嚇,催收人員語氣非常不好,并且發短信恐嚇該用戶說要進行上門調查,并且找村委會發律師函等。現在已經嚴重影響到該用戶的正常生活。
暴力催收現下已成網絡借貸的一大“通病”,不少網絡借貸平臺都因為暴力催收問題而被用戶投訴。而早在今年3月1日,國家就已在《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第293條之一中規定,1.使用暴力、脅迫的方法的;2.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3.恐嚇、跟蹤、騷擾他人的。有上述情況的,催收高利放貸等產生的非法債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與此同時,在今日頭條上,也有用戶反映,京東金融利息過高,其年化利率已達34.2%。而京東金融所打出的“利息低”噱頭,又從何而來呢?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相關業內人士建議,用戶應選擇正規平臺申請借貸,看清利率,考慮好自身條件,不要進行“超負荷”的超前消費。切記不要“以貸養貸”,將自己陷入貸款的“漩渦”之中。
針對暴力催收等情況,記者致電京東金融方面,該公司客服人員進行了信息登記后,表示將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與記者聯系,但截至發稿,記者并未收到回電。(記者 謝奀國 實習記者 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