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龍曲鎮馮洼社區于2017年建成交房,并成為當地新農村改造的“示范項目”。
2018年7月,周口市財政局撥款180.3萬元,開工建設馮洼污水處理站,以解決馮洼社區的污水排放問題,改善新農村的環境面貌。然而,本該 2個月完成工期的項目,至今仍未竣工驗收。
“污水都流到河里了。”
馮洼社區居民王女士站在河道邊,視線從污水溝移向遠方。她的身后不足百米的地方有一座緊鄰社區而建的污水處理站,遺憾的是,住進社區一年多,污水處理站一直沒有啟用過。
圖:馮洼社區污水處理站
“主體工程去年10月就建好了,到現在,污水處理廠的接口始終沒接上。”馮洼村書記馮高峰向二三里資訊表示,對村民反映的 “環境污染、污水處理廠廢棄”等問題自己也很無奈,“明天市環保局還要來現場問這個事,省環保廳也來好多回督促,再不解決上面要追責了……”
據龍曲鎮政府一領導介紹,因“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沒給,人家不干了”,導致工程未竣工驗收。
拖欠工程款 投資百萬設施成擺設
污水處理站建在馮洼社區的西北角,一座小平房看上去已經老舊,墻壁斑駁、周圍雜草叢生,管道和設備并未連通,蓄水池上面的一根電線被木棍倚著池壁臨時撐起,此處與對面整齊明凈的新農村樓房形成鮮明對比。二三里資訊透過污水處理站的窗玻璃看到,房間內布滿灰塵,被設備和雜物占據,地面散亂著垃圾。
圖:污水處理站后面是馮洼社區的樓房
圖:污水處理站室內雜物和設備
“駐馬店來的工人,安的機器和管道,光地下管道都安了一兩個月,這下面都安了管子……”社區王女士對污水處理站的投資和使用情況表示遺憾,“肯定花了不少錢,說廢就廢了。”
根據龍曲鎮政府提供的文件,關于《龍曲鎮馮洼社區污水處理站22個月未建成》問題的整改情況的回復稱,龍曲鎮接到孟津審計組反饋《太康縣未建設農村污水管網,4個農村污水處理站閑置,財政資金836.57萬元浪費》的問題后,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按照太康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批示,龍曲鎮人民政府與太康縣生態環境局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反饋的問題進行現場走訪調查。“馮洼行政村污水處理站治污設施存在問題,未建成、未運行。”
圖:龍曲鎮人民政府給二三里資訊提供的政府文件
“馮洼村的污水處理廠當時資金沒有撥到位,現在省政府,市政府一直在督辦這個事。國家審計署過來審計也一直說這個事。”龍曲鎮黨委一張姓副書記表示,太康縣共牽扯4個污水處理廠問題,其他的是建好之后沒運營,咱這個是沒建成,沒把錢給人家,沒辦法交工。“咱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人家是自己干活了,你沒把錢給我,我沒法交工。這個錢不在鄉里,錢都撥到縣財政了,由縣財政直接給建筑方。”
上述政府文件顯示: “周口市財政局《關于下達2017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資金預算的通知》(周財預建{2017}109號)已被扶貧整合,項目資金為我縣財政資金。項目工程合同價180.3萬元,因工程未驗收決算未形成,截至目前已撥付工程款144萬元(太康縣財政資金),工程余款36.3萬元尚未撥付(太康縣財政資金)。”
在馮洼村委會辦公室,村書記馮高峰書記當著記者面撥通項目施工方老板的電話,“明天環保局的來現場看,你把污水處理廠的鑰匙拿過來,另外,項目還欠你多少錢?”免提中對方稱“還欠好幾十萬”。但是,當和二三里資訊通話時,該老板否定了自己是施工方的身份, “你不用再問了,它不是不運行,而是該給人家的錢沒給,人家就不運行,現在都沒有使用沒有交工嘞。”并強調欠錢單位是“縣政府”。掛斷電話,馮書記強調對方就是老板,自己一直在和他對接。
圖:龍曲鎮馮洼行政村黨群服務中心
“這個污水處理廠根本就沒有運行,擱在那也排不了啥廢水,馮洼沒有污染企業,別說大的養殖場,中等的養殖場都沒有,它這個廢水根本就不成問題對不對?”上述龍曲鎮政府一領導對污水產生的問題也表示不解,“一個行政村都是打工的,年輕人都出去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它一旦運行了,產生的污水都不夠,它咋運行?”
污水排入河道 新農村帶來“新煩惱”
“有一次下雨,準備去廁所,一看糞便順著便池往上冒。”社區王女士眉頭緊皺,邊說邊用手捂鼻子,仿佛回憶就在眼前,“一下雨,家里的廁所都不能用,還得出去找旱廁。”王女士介紹,平時污水和臟物都排到西邊的河里,下雨天排不及,地勢低的住戶都順著下水道往屋內反流。天晴刮大風 “整個村都能聞到臭味”。
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循著惡臭味,二三里資訊在馮洼社區的西北處發現一條污水溝,水溝的源頭是一個洞口,扒開掩蓋的雜草,露出一根直徑約50厘米的塑料管道,污水從小區方向經由地下管道流出洞口,最終沿著污水溝流入旁邊的一條瀕臨干涸的河道內,水流并不大, “滯留”在溝渠兩邊的“臟物”在夏日的高溫下“臭味撲鼻”。村民介紹,現在河里沒什么水,一下雨就漲起來了,建議下雨天再來看看。
圖:馮洼社區的污水順著水溝排入河道
針對污水排入河道的問題,馮書記表示,上一次省里過來督查,到現在污水處理站還沒有啟用。“因為是先做的管網,污水處理池是后做的,原本我們這兒有幾個池子,當時這個污水處理廠沒做好,上邊讓搬遷,群眾挪過來了,這個水也不能不淌啊。”
圖:小區流出的污水順著水溝流進河道(右)內的視頻畫面
“他修的不規格,管子低、埋的細,再一個,洼的地方淌不過去。”馮洼社區一村民介紹,排水管道一端接著居民家中的下水管,另一端連著小區北邊的水溝,由于塑料管道太細,無法承受整個小區的排水流,導致堵塞、滲水,下雨天更是嚴重。“時間長了這管子還是搭(壞),(污水)沉淀沉淀,(管子)就恁細一點,時間一長就沉淀滿了。”
一位老人和二三里資訊聊到新社區跟過去的生活對比時顯得惆悵,“過去還有個院子放東西,現在啥都不方便,說是新農村,你看看,這邊宣傳的都很好……”
馮洼社區的房屋外墻統一粉刷為黃色,在廣闊的莊稼地之中顯得醒目而規整。沿著房子的外墻根,居民用磚頭圈起“自留地”,里面種有草木蔬菜等,收割的莊家堆在路邊,使原本不寬的道路更加逼仄,與遠觀的村貌比較,違和感強烈。
圖:馮洼社區內道路兩旁被居民圈起“自留地”
一條河道沿著社區南面的公路東西方向延伸,村民指著河中間的一座亭子介紹,上邊撥款挖的河道,說是建設濱河公園,現在也是干一半停這了,“河中間建設亭子,周圍連護欄都不裝,太危險了。”
圖:沿社區而建的河道項目
二三里資訊現場撥打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反映污染情況,對方再三強調,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排放相關問題都是由城建部門負責,環保部門負責工業廢水的問題,對記者再三提出的存在污染情況表示,會向轄區的中隊長說一下。
轄區中隊長在回復記者中稱,“關于污水處理廠的問題,我們已經報到縣委縣政府了,下一步看咋解決。”
鎮政府:已有解決方案
龍曲鎮人民政府(甲方)與太康城基環保產業有限公司(乙方)簽署的《龍曲鎮污水處理站委托運營合作框架協議》顯示:按照施工圖設計,乙方經過現場勘察后,向甲方提交《龍曲鎮污水處理站投資運營方案》,經甲方審核同意后確定項目投資規模和污水處理服務費。合作期限10年,協議一式六份,甲乙雙方各執二份,周口市生態環境局太康分局執二份,本協議約定自甲乙雙方簽字并蓋章之日起執行。協議落款未顯示簽署日期。
圖:龍曲鎮人民政府與太康城基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簽署協議
龍曲鎮黨委一張姓副書記告訴二三里資訊,當時縣政府叫盡快運行,啟用了上述解決方案,太康城基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又叫“第二污水處理廠”,在這一片可信度、威信度很高,自己一直負責對接這個事,目前“已經簽罷合同一個月了”。
2020年7月28日,龍曲鎮人民政府出示文件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說明:“因資金未撥付到位,管網未全部貫通,龍曲鎮政府目前積極與上級有關單位進行協商溝通,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加快完成管網建設,現龍曲鎮人民政府已與太康縣城基環保產業有限公司(太康縣第二污水處理廠)簽下框架協議,該公司確保三個月之內做好設備調試,正常運轉,盡快使造福民生福祉的項目發揮應有作用。”
圖:太康縣龍曲鎮人民政府大門
“他們可能正在忙其他幾個污水處理廠的事,我們這個對他來說可簡單,就是把設備一裝上就能運營,我們縣好多污水處理都找這個處理廠。” 被問及目前的進展情況,該鎮張姓副書記表示,“很快,我接到通知,明天市環保局的一個副局長,跟我們抓環保的副縣長,環保局長要過來督導這個事。”
從污水處理站出來,向東徑直穿過馮洼社區,在馮洼行政文化廣場的北面便是馮洼村委會的辦公室。
“把欠的錢給人家,我們村從東頭到西頭,讓他們檢查一下,到底哪個口為啥堵水,都是按圖紙走的,不下雨還沒事,一下雨就不中了,今年雨特別大,你看連這個村委會辦公室都進水了。”村書記馮高峰說。
圖:馮洼行政村文化廣場背后的馮洼社區格外醒目
據了解,龍曲鎮馮洼村的新農村改造項目共建房屋300多套,社區人口1200人左右。村書記馮高峰介紹,在當地新農村改造項目中能拆遷成功的,馮洼社區基本是唯一一個,在河南也是少數,“現在開會還說這個事,還有十來戶房子沒有拆,要拆掉完把原來的地方變成耕地。”
專家介紹,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徑主要是直接灑向地面、就近排入河道或通過下水道入河等。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型農村的要求,并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的建設目標。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理與資源化設施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針對馮洼社區群眾反映的問題,二三里資訊將持續關注!
來源:二三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