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日前,安徽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已發布,全省耕地總面積8320萬畝,占全國耕地總量的4.3%,位列全國第8,較“二調”上升一個位次(“二調”位列全國第9)。豐富的耕地資源,有力地保障了糧食生產,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
“三調”結果顯示,10年間,全省采礦用地凈減少32萬畝,林草濕及河流湖泊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凈增加274萬畝,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省已完成24.7萬畝廢棄礦山治理,完成27.1萬畝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任務,全省81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淮北市綠金湖(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全集共18個案例),淮北市礦山生態修復被授予“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
“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GDP使用面積下降35%,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不低于22%下降目標。10年間,全省通過增減掛鉤騰退91萬畝村莊建設用地,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要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時,有效補充了耕地資源,維護了糧食安全,控制了建設用地規模,較好實現了規劃目標。“三調”同時發現,我省也還存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程度不高、村莊用地規模大比重高等問題。全省村莊用地規模達1886萬畝,占建設用地總量的6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下一步,我省將嚴格落實國家規劃確定的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總量不再減少。
(記者 史睿雯 許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