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金山轉型 筑夢碳谷綠灣”2021年金山區重大產業項目第三季集中開工儀式今天舉行,12個項目集中啟動,計劃總投資額111億元。本次集中開工的“重頭戲”是臨港碳谷綠灣首發項目。該項目瞄準國家“雙碳”和“雙循環”戰略、上海十四五規劃“南北轉型”產業發展方向,是臨港集團與金山區攜手合作的新高地。據了解,截至2021年8月,金山區內外資簽約項目共計71個,計劃投資總額約256.08億元,同比增加70.67%,已經完成年度目標300億元的85.4%。“今年以來,金山區通過打造‘1+4+4+4’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吸引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金山,開工項目數、投資總額、開工速度創歷史之最。”金山區委書記劉健表示,下一步,金山區將深入貫徹“南北轉型”戰略要求,進一步錨定轉的目標、加大轉的力度、加快轉的步伐,著力建設“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和杭州灣北岸高端產業集聚區,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打造動能澎湃的新增長極。
碳谷綠灣跨區聯動謀劃新藍圖
臨港碳谷綠灣首發項目聚焦高端綠色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生產性服務業,實現產業轉型“綠色”升級,打造碳谷綠灣先進材料科學城標桿園區。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項目用地面積約46畝,容積率1.59,總建筑面積約5.2萬平方米,共建設一棟高層創新中心、四幢中小企業總部大樓和兩幢公共研發大樓,預計2023年底建成投產。該項目選址金山大道以北的戰略留白區域,與現有火炬創新中心、碳纖維研究院三位一體共同構筑園區科技創新策源地,積極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徑,創建低碳智慧示范園。
隨著項目的不斷深入,碳谷綠灣首發項目已引入一批專業智庫機構、園區功能平臺和優質產業項目,首批簽約的單位既涵蓋了助力園區轉型的高端智庫,如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上海市新材料行業協會;也涵蓋了提升園區能及的高校及協會平臺,如當日簽約的綠色低碳發展研究碳谷綠灣分中心、長三角納米基地、碳谷綠灣化工安全實訓中心和當日揭牌的臨港創新管理學院碳谷綠灣分院;同時涵蓋了昇暉新藍景、潤河納米、孛柯博、德威涂料等國內外細分行業領軍和標桿企業。
金山二工區“騰籠換鳥” 轉出新動能
臨港碳谷綠灣首發項目作為金山第二工業區轉型的成功案例。自2019年獲評國家級綠色園區以來,金山二工區入選“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創建)單位”,重點圍繞“一谷二園一區”建設總體部署,形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劑、功能性涂料、合成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及相關研發孵化配套功能。
今年上半年以來,金山二工區聚焦節能環保為引領的“3+1”產業定位,引入包括中石化彈性體、東久在內的簽約項目11個,總投資額約69.29億元。同時,全面推進轉型區域內企業資產回購及土地收儲,累計關停企業70家;通過園區直接回購、企業間收購、閑置用地認定等方式,累計完成土地收儲、回購993畝,不斷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據悉,2018年以來,園區產值年均增長5.62%,萬元產值能耗下降5.88%。園區高新企業產值占比達到70%,企業獲得國家級、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6個,上海市“質量標桿”企業2家,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
下一步,金山第二工業區將積極創建“市綠色工廠”、搭建“市綠色供應鏈”、生產“市綠色產品”,預計到2025年,招商引資累計完成200億元,規上產值總量翻一番,稅收總量達70億元以上,回收或盤活土地不少于1700畝,加快建成產業高端、特色鮮明、安全環保、綠色生態、智慧融合、人才集聚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新型產業體系加速成型
此次在金山區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中,和輝光電全新開辟一條第6代AMOLED生產線,總投資75億元,計劃生產智能穿戴類、智能手機類、平板/筆記本電腦類等各類AM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產品。
除此之外,上海未來島半導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未來島(金山)半導體產業園項目的園區平臺開發公司,將重點引進半導體生產、封裝、配套等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性企業,著力打造以高端半導體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半導體產業園區。園區首期已成功引入聯測優特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6.5億元,新增用地面積113畝。項目達綱達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約10億元。
本次集中開工的項目還包括德耐爾節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高效節能型空氣壓縮機生產基地項目、林福智能制造產業園建設項目、山潛智能輸送控制和測井系統研發生產項目、漕榮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高科技產業園新建項目等,全力培育高端技術,打造經濟新增長極。(作者:薄小波 李一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