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萬畝“七彩太行”、臨城和內丘萬畝酸棗基地、巨鹿千畝金銀花特色基地、開發區果樹機械化示范園……9月23日,記者從邢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邢臺市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兩年來,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該市完成人工造林35.97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據介紹,今年以來,邢臺市林業部門搶抓春季有利時機,認真落實國家關于禁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要求,及時調整造林重點和布局,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據邢臺市林業局四級調研員姚憲法介紹,今年以來,邢臺市造林重點由平原區向淺山丘陵區轉移。繼續大力推廣“郝氏造林法”,完成淺山丘陵區生態林造林6.03萬畝。信都區謀劃實施了25個千畝以上片林,開展生態修復,著力打造“七彩太行”。
由成方連片造林向村莊綠化、四旁植樹等轉移。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要求,實施以街道、庭院、隙地以及鄉村道路為重點的村莊綠化,見縫插綠,宜綠盡綠,完成村莊綠化造林9.91萬畝,新增農田林網造林5.32萬畝,更新改造廊道綠化2.35萬畝。
由規模化造林向裸露地、荒沙地等閑散地塊轉移。以改善生態為目標,大力開展市區周邊、城鄉接合部、河渠沿岸、廢棄地等裸露地綠化美化治理,完成造林3.48萬畝,減輕了沙塵污染,改善了大氣質量。
由單純綠化美化向打造綠色富民產業轉移。堅持增綠與增收相結合,在符合國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進果樹、藥用林、油用林等高效經濟林種植。全市新發展酸棗、金銀花、葡萄、梨等特色經濟林種植7.19萬畝,夯實了群眾增收基礎。(記者 丁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