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快遞能買到的農特產品越來越豐富新鮮了,快遞能寄達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了,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的比例越來越高了……對于近年來郵政快遞行業的變化,人們有著切身的感受。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迅猛發展,不僅城市快遞如此,就連農村地區也是如此。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郵政快遞行業快遞直投到村比例超過50%,全國6.2萬個建制村借助合作實現快遞進村。但要想推動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高效能治理,要從關注量的增長轉向更多關注質的提升,以推動快遞包裝實現全面綠色轉型。然而,一件快遞,包含運單、塑料袋、膠帶等多種包裝物,有的還要套上紙箱、編織袋、裝填緩沖材料……這些包裝材料不僅消耗了大量資源,隨意丟棄后還會污染環境。對此,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目標,到2025年,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1000萬個。
《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將明確未來5年的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力爭2021年年底實現可循環快遞箱(盒)使用量達500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新增2萬個設置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推動實施快遞包裝產品綠色認證等。這些“硬核措施”無疑將為快遞包裹“瘦身變綠”提供保障。
毫無疑問,綠色包裝是今后快遞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圍繞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三大目標,主要著力解決四個方面問題的根本原因。而隨著快遞業轉型升級發展,與交通運輸業、制造業等深度融合,在快遞綠色包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快遞包裝一體化運作等方面,還需要加快補齊一批急需標準。
當然,再“硬核”的標準也需要落實到位才算達到目的。而從現實看,雖然以往出臺過一系列標準,涉及快遞封套、包裝袋、包裝箱等諸多方面,但快遞“瘦身變綠”落實起來并不盡如人意。由此,讓快遞包裝“綠”起來,落實規定才是根本,否則,就將永遠是“紙面”規定。唯有加大執行力,才能使快遞包裝“綠”起來,以推動快遞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