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體關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相關監管要求的落實情況,作為信息中介平臺的借貸寶對外發布公告回應”額度高”、“賺利差”、“是否存管”等外界關切的內容。
借貸寶方面稱,平臺已于早前決定取消“賺利差”功能,并下調借貸額度(個人用戶借入額度不超過20萬),以完全符合《暫行辦法》的要求,借貸寶目前已與銀行簽訂了第三方存管協議,由銀行提供第三方存管,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支付通道提供在途資金監管。
筆者了解到,借貸寶“賺利差”功能是賺取借出和借入的利息差,即便一個人手頭沒有閑余資金,也可以拿自己的信用做背書,低息借入高息借出,實現盈利。借貸寶開發此項功能本意是“信用賦權”,讓用戶可以憑借自己的信用和人脈幫助有資金需求的好友借到錢,存在踐行普惠金融的初衷,但被質疑借貸鏈條過長從而產生資金鏈斷裂風險。
《暫行辦法》出臺后,整個網貸行業才算有了明確的監管方向,由“野蠻生長”逐步走向合規,借貸寶為謀求合規,取消“賺利差”功能早已提上日程,并進入技術開發階段,未及時上線一方面是由于開發需要時間,另一方面,考慮到用戶資金計劃安排被打亂可能導致被動逾期。因媒體意外關注,借貸寶不得不施行臨時技術方案,于11月25日關閉賺利差功能,并調整個人用戶借入額度。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貸平臺合規整改,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信息中介改造,絕大多數平臺都是信用中介,有資金池業務,提供擔保或變相擔保、期限錯配等問題,這樣的平臺風險更大,需要改造的更徹底。
借貸寶書面回應表示,“我們一貫堅持信息中介,不設資金池,沒有期限錯配,所以跟全行業相比,我們需要做的改造事項不算多,但是依然是內部最高優的事務。”
“類似于借貸寶這樣的平臺,確實改造的地方不算多,對整體技術架構,商業模式,產品邏輯的改造要求極低,不像其他平臺,改造往往意味著‘傷筋動骨’。”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借貸寶方面表示,“賺利差占交易比重不大,因此平臺總體上受影響并不大”。
借貸寶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是搭建在“賺利差”的基礎上,早在今年8月,借貸寶曾在一周年發布會時披露,借貸寶是個社交金融平臺,意欲通過用戶基于社交鏈的借貸行為來沉淀金融大數據,同時用戶會有大量信息認證通過平臺發生,后續通過用戶誠信體系來變現。
具有社交屬性的產品,變現通常都在后期,例如微信在用戶積累后,通過社交游戲跟朋友圈廣告變現。公開資料顯示,借貸寶歷經兩輪共計45億融資,仍處于“燒錢”階段,并未實現盈利。
“后續圍繞整體合規,我們不排除會推出更大的動作,不僅完成新規的內容,更是要全面梳理業務場景,做徹底改造,從長遠來看打造一個更安全穩健的網絡借貸平臺”,借貸寶方面表示,相信在《暫行辦法》所要求的12個月過渡期內,借貸寶一定能夠完成改造,成為完全符合新規要求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