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信息連起來,正是11月2日晚,易建聯“脫鞋門”的經過。易建聯在第二節比賽時要求更換李寧籃球鞋未果,負氣脫鞋離場,且在下半場換成自己贊助商(耐克)的鞋子重新回場,最終引發軒然大波。
如果不太熟悉體育聯賽和背后的贊助道道,可能會認為不就是一次因為鞋不合腳引發的球員情緒爆發嗎 ?但這個事情就是那么嚴重,而且是有歷史淵源的難題。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籃球迷應該知道那是第一屆美國夢之隊的出征,并毫無懸念奪冠,而隨著夢之隊領獎,另外一個“事故”性質的故事也流傳到今天:當時銳步是美國奧委會贊助商,向運動員提供領獎服,但喬丹是耐克最重要的簽約球星,理論上是不能穿其他品牌服裝在公開場合露面的,所以喬丹想了個辦法,找了面國旗遮住球衣上的logo。
喬丹用國旗遮住logo
喬丹故事的背后無疑是組織贊助商和球員個人贊助商的利益沖突,但NBA聯賽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