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平安銀行和尼爾森聯合發布的《中國消費者借貸觀念及借貸行為白皮書》顯示,在面對希望得到的零售商品時,高達43%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借錢或貸款也要得到想要的商品,信貸消費的態度明確。而在選擇貸款資金來源時,大多數的消費者更愿意使用消費貸款產品。
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表示,這意味著消費金融產業的互聯網化將成為必然趨勢。互聯網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服務渠道,還將帶來整個消費金融產業生態的深刻改變。
白皮書顯示,71%的消費者愿意考慮申請金融機構的無抵押貸款,遠遠超過選擇向親戚朋友借貸的比例。同時,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消費貸款產品的“了解-使用”各個環節都太繁瑣。其中,“了解貸款產品信息”和“提交證明材料”兩個環節體驗最差。68%的受訪者期望全流程線上申請、審核消費貸款產品。
中西部購買力被激活
而從地域上來看,中西部購買力明顯被激活。記者近日從京東金融獲悉了“白條”消費的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廣州、北京、深圳、成都、蘇州成為打“白條”分期消費的Top5地區;但客單價最高的地區是青海果洛州。在用戶年齡方面,85后占比近70%,從收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戶占比超50%。
此外,“白條”覆蓋范圍從最北的漠河,延伸至最南的南沙群島三沙市,帶動了中西部消費者電商購物時分期支付意識;另外,“白條”在租房、旅游、教育、裝修等消費領域全面拓展,在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逐步延伸至武漢、成都等中部城市,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另外,農村地區對“白條”支付的需求也較為集中,除了食品糧油外,打“白條”購買手機、家電也成為日常需求。
艾瑞分析師判斷,未來幾年,中國西部省份及中東部三、四線城市的網絡購物潛力將進一步釋放,未來國內電商行業整體將成為拉動消費的主要渠道,同時,線下消費領域的分期、消費信貸也將促進多個領域消費潛力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