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觸網 或掀起“能源+互聯網”之風
吳清
中國最大的能源央企與互聯網巨頭正在慢慢靠近,兩者的互相融合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3月10日,中石油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雙方約定,將借助互聯網平臺,深化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提升消費體驗。《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在簽約后的當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位于朝陽門的中石化總部,與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進行了會談。
對于這兩家油企“巨無霸”,阿里巴巴似乎并不想顧此失彼,不過前往中石化更像是一種撫慰。本報記者注意到,雖然是兩家公司最高層之間的會面,網上的照片和視頻也傳得沸沸揚揚,但中石化官網上的相關新聞報道只有短短一句話。
與此同時,另一家網絡巨頭騰訊也未懈怠,阿里巴巴與中石油合作;騰訊此前已入股中石化。國內最大的兩家石油和天然氣巨頭與中國最大的兩家互聯網公司聯手,先后觸網的兩桶油能否站上互聯網+的風口呢?
不過,中石油集團相關負責人在回答《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只是框架性協議,一切剛開始起步,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
中石油戀上阿里巴巴
按照戰略框架協議,中石油和阿里巴巴及其關聯企業——螞蟻金服,將在中石油掌上營業廳、互聯網支付、電子加油卡、互聯網金融、會員共享和積分互換、聯合營銷等領域開展廣泛務實合作。
阿里巴巴將利用自己的生態圈力量,如淘寶、高德、云計算以及螞蟻金服等平臺,從網上店鋪、移動支付、大數據預測、互聯網金融等多領域幫助中石油進行“互聯網+”的改造。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將與中石油近2萬個加油站點構成龐大的營銷網絡。
此前,雙方已在支付寶服務窗充值和支付寶條碼付等方面展開合作,目前,上海地區的中石油加油站網點已接入了支付寶,上海車主可以用支付寶加油;中石油部分地方銷售公司還與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合作,啟動“互聯網+能源”服務平臺。目前也已見到階段性成效。
有中石油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傳統加油站端切入改革相對較為容易,借助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集綜合服務為一體的加油站模式如果可行將推廣到全國。
而對于中石油這家傳統的大型央企,主動“觸網”除了響應國家能源互聯網+的號召,可能還有更為現實的考量。
以產量計,中石油是中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常年居于世界500強前列。不過,隨著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下跌,其業績受到嚴重影響。中石油近期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其2015年利潤大幅下滑60%~70%。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石油將借助阿里巴巴在大數據分析應用、互動式營銷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先進經驗,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管理和運行效率,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消費服務,擴大下游客戶群體,有效應對低油價挑戰,并提升中石油企業形象。
在實際體驗上,用戶可以通過掃二維碼完成支付;支持支付寶在線充值,無須圈存;支付寶積分可以換石油產品;最優路線和能源規劃;無須下車即可加油等等。總之,從目前來看,對于用戶而言的確可以享受更多的實惠和方便。
對此,普通消費者又怎么看呢?《中國經營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北四環附近數家加油站,隨機采訪了數名車主,他們對此種模式表示“感興趣”,不過也提出了一些疑問,諸如“加油站不是不允許使用手機的嗎?安全性如何解決?”“手機上充值、消費和加油卡相差不大,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實際用處……”
“想法是好的,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養是一方面,能否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實際收益又是另一方面。”廣東省油氣商會信息部部長姚達明認為,推廣并不會像預想得順利。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中石油了解到,在簽約前,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與馬云進行了會晤,雙方圍繞當前油氣行業與互聯網融合、互聯網大背景下傳統行業轉型發展等進行了深入溝通。這次馬云不僅親自出馬,還帶上了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的總裁井賢棟參與會談,而中石油方面的高層領導中還有集團位序第三的中石油副總經理喻寶才,足見雙方對這次會談的重視。
有電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低油價時代對于石油企業來說,正是轉型的好時機。上游利潤不斷攤薄,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借力“互聯網+”向綜合服務商轉型,非油業務成為目前形勢下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阿里騰訊競爭延續至加油站
就在同一天,馬云還來到中石化集團總部,與王玉普進行了交流。一年前的2015年4月,中石化曾宣布,將借力阿里升級傳統業務,擁抱互聯網+,實現中石化轉型發展。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中石化有大量的線下加油站(3萬多個加油站,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每天都在收集海量的加油數據,當中石化的數據能變成財富時,將推動中石化集團的進一步發展。
安迅思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分析稱,煉油與營銷板塊是中石化的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借力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的確可以強化中石化在這些方面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另一家互聯網巨頭騰訊也于2014年8月牽手中石化,在移動支付和媒體營銷等方面展開合作。
實際上,此前中石油也已經與騰訊建立了合作關系,開通部分昆侖加油卡微信充值。在目前油價不斷下跌的背景下,中石油、中石化正在聯合國內兩家互聯網巨頭謀求轉型。且轉型方式頗為相似,“兩桶油”都是從油品下游銷售板塊發力,借助互聯網,豐富加油站業務。
有業內人士稱,油企的觸網本質是希望以支付寶、微信支付改變銷售模式為切入點,核心是要通過互聯網來搭建加油站綜合服務平臺、拉動非油業務增長。中石化早在2013年就將旗下易捷便利店作為重點發展對象,并表示易捷未來將要占中石化收入的一半以上。
多年來,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競爭從未停止。阿里巴巴從網絡購物起步,騰訊作為社交媒體迅速崛起,現在它們都正向在線支付、基于位置的服務拓展。短兵交接還在升級。
而“兩桶油”在1998年石油系統改制后,相互之間的競爭也一直在持續,特別是市場化較為充分的下游加油站更成了兩強相爭的“前沿陣地”。
而現在他們相互間開始慢慢融合,關系更加微妙。
“騰訊有微信和手Q兩大移動端產品,在用戶共享以及油品銷售方面具有優勢,也能吸引年輕客戶的關注并改善形象,但電商基因較為薄弱,目前難以有效轉化為消費動力。相較而言,阿里本身的電商基因及菜鳥物流、高德地圖、大數據等多產品矩陣更容易打造油企多場景的消費模式。”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還是看好阿里巴巴為中石油導入更多實際消費量。
深度觸網 石油系統漸入變革佳境?
不管如何,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加入后,兩桶油將發揮平臺優勢,拓展汽車服務、車聯網、O2O等業務,逐步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實現“油非互促、油非互動”。掀開以“互聯網+”踐行傳統行業創新發展戰略的嶄新一頁。
上述分析師表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成為潮流,加油站作為重要的消費端,石油央企也不得不跟上這種步伐。他還指出,對于積重難返的中石油來說,從加油站改革也是較容易實施的,同時還能趕上“互聯網+”的熱潮。
其實,兩桶油都擁有難以替代的銷售網絡、忠實的客戶資源,在騰訊和阿里巴巴加入后,將發揮平臺優勢,拓展便利店、汽車服務、車聯網、O2O、金融服務、廣告等業務。
不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記者表示,兩桶油的此舉更像是“趕場和表態”。響應政府能源互聯網+號召,表明其推動央企改革、油氣行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但到底會怎么推動、推動至什么結果還將拭目以待。
對于互聯網+,不少中石油內部人士表示認同。一位中石油地方銷售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互聯網意味著全面公開、透明化,意味著原先隱藏在后臺的很多利益都要擺在臺面上,可能會觸動很多環節和人員的利益。下到基層加油站財務甚至普通加油工,上到省級地方銷售公司各部門領導都有不同聲音。
“我們經常說互聯網+,它改變的首先是人的理念,它需要的是人自己的內部觀念更新和由內而外的突破創新,而不僅僅是依賴外部的工具或者搭上一個符號。”韓曉平表示,就像現在不少地方政府的政務公開和很多企業的新媒體轉型,都很難取得真正成效或中途不了了之。
尷尬的發展現狀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上述人士的憂慮。早在2014年的4月后,兩桶油就開始觸網,與騰訊、阿里巴巴開展了各自合作,但兩年后的今天,合作更多依然停留在文字層面和地方公司層面。
“先進行體制、機制的變革,人的思想觀念更新之后,再談互聯網+,這樣一切才能順理成章,要不即使真的搭上互聯網的便車了,也只是形似而非神似。”韓曉平說。
因為有了互聯網+,它不僅是體驗經濟、服務經濟,更是自身思想理念由內而外的全面更新。不過這么大的央企都愿意借互聯網改變自己,至少表明一種積極改進的姿態,對于結果和成效,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