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廠投產鋪路 奔馳國產化仍堅持“慢動作”
李戈
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生產版圖又擴充了一塊。
10月29日,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奔馳)MRA II工廠正式宣告投產。值得關注的是,MRA II工廠投產的首款車型,正是在北京奔馳后驅車平臺全部建成后的首款產品——國產GLC,而在短短4個月前,奔馳GLC車型才剛剛在德國本土下線生產。
當前,奔馳在華銷量增速位居主流豪華車企榜首,而加快GLC的引入與新工廠投產,也有助于穩固奔馳既有成績,對其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但在外界看來,在與競爭對手的比拼中,奔馳的國產化步伐仍顯得有些“保守”,這或許會成為其今后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再落一子
“MRA II工廠落成后,北京奔馳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后驅車工廠才得以實現完全利用狀態。”MRA II工廠投產儀式現場,有北京奔馳內部人士如是透露。按照北京奔馳規劃,北京奔馳一期工廠將主要負責C級和E級兩款轎車的生產,而MRA II工廠投產后則將承擔更多SUV車型的生產任務,第一款投產車型GLC自然也在其中。
正因如此,無論基礎化設施的建設、設備的安裝調試,還是生產制造以及產品管控方面,MRA II工廠均完全按照戴姆勒全球生產基地制造體系的最高標準建設,而坐擁全新的裝焊車間、涂裝車間和總裝車間的MRA II工廠,更具備世界頂尖的生產制造設備和戴姆勒最先進的生產線和制造技術。
“全新的裝焊車間擁有戴姆勒全球單體最大、產能最高的裝焊烤箱線,其自動化率達到85%。涂裝車間采用戴姆勒全球最新涂裝工藝和設備,可實現車身內、外表面全部自動噴涂過程以及整體70%的自動化率。”據北京奔馳方面介紹。
而除產能擴充之外,奔馳的產品國產時間也正在與國際同步。“全新GLC SUV車型在新工廠下線,正是奔馳品牌不斷深入發展國產化的最新力證。”在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唐仕凱看來,MRA II工廠落成后,首款投產的GLC SUV車型亦是奔馳在中國市場整體產品矩陣的關鍵所在。
這種關鍵意義從僅在國外生產4個月時就投入國產的“火速”節奏中也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國產化率超過50%的GLC車型,也將在整車成本和利潤方面為北京奔馳帶來更多優勢。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MRA II工廠與GLC車型下線同樣是北京奔馳2015年全力推進的關鍵一環。“從年初M270發動機投產、GLA SUV下線、NGCC工廠投產、標準軸距C級車下線,到年中發動機二期投產,再到今天GLC SUV的下線與MRA II工廠的投產,這一年北京奔馳在市場銷量、平臺建設、產品導入和制造能力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
對此,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贊成:“車企應該加大在原本優勢板塊的力度,身處整體下滑的市場之中,‘取長’的效果優于‘補短’。”然而,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奔馳目前的本土化進程卻仍顯得過于“慢動作”。在即將開始的下一輪競爭當中,奔馳能否“笑到最后”還很難說。
戮戰在即
2015年,奔馳品牌在華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1~9月銷量近26萬輛,同比增長逾30%,增長率居主流豪華車榜首。雖然相比競爭對手其起點較低,但在整體車市放緩、豪華車市遇冷的局面下,30%的銷量增長顯然已使奔馳成為了今年微增長車市中的一抹亮色。
其中,國產車型對奔馳在華表現貢獻更大——今年1~9月,北京奔馳國產車型占17.5萬輛,這在奔馳在華整體銷量的67.3%,同比去年也實現了高達71%的增幅。北京奔馳旗下擔綱重任的重磅車型成功沖量為北京奔馳火熱增長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今年上半年的標準軸距C級車與GLA SUV的有效推動下,北京奔馳首次跨越月銷兩萬輛門檻。
在全面進入上升通道后,北京奔馳正進一步擴充國產化布局。以本次下線的GLC為例,作為與戴姆勒全球其他工廠同步投產、又是北京奔馳同步率最高的車型,國產GLC更肩負著北京奔馳進一步提速的沖量重任。而國產GLC 未來正式推入市場后,也將與C級車、E級車和GLA SUV共同構成北京奔馳的更大規模產品線,屆時更將全面覆蓋中高級豪華轎車、行政級豪華轎車、豪華中型SUV和高端緊湊型SUV等細分市場。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如此,與奧迪、寶馬等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奔馳的國產化進程仍然趨于“保守”——當寶馬于今年初迎來第100萬輛國產車下線的時候,奔馳的年內目標仍在25萬輛左右徘徊,而與早在2013年就已實現第200萬輛國產車型的奧迪來說,這一數字就相差更遠。
而根據奔馳的計劃,短期內,其仍將保持謹慎——“和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從絕對數字上看確實并不‘咄咄逼人’,沒有更加激進的原因是,我們要搞清楚客戶的需求,以及引進一個產品為中國客戶帶來的增加值是什么。我們工廠還有很多空地,也有很多進一步增長的潛力空間。”北京奔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夏博韜表示。
因此,崔東樹建議:“針對目前的中國市場,豪華車企應繼續加速本土化進程,不僅應加速提升國產化數量,還應提高引入核心技術及產品的種類。畢竟,很多在國外市場叫座的好車還沒有完全入華,從長遠角度出發,車企應該加速這一步伐。”言外之意,目前主流豪華車企都應加速此項布局,寶馬與奧迪也在此列。
的確,不論市場環境如何,產品仍是車企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叫座產品的推出不僅能夠提升銷量,也將對經銷商的終端銷售起到助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適應中國市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品還能增加意向消費者數量,使已經縮減的市場獲得一定程度的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