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舉辦“專車新政學術研討會”
專車的對手不是出租車 管理發展要市場化
南方都市報舉辦“專車新政學術研討會”各方代表就專車管理建言獻策
《關于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自2015年10月10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在昨日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征求意見半月情況中,網約車車輛條件和標準問題成為了公眾意見反饋最為集中的內容,其中有600條意見與此相關,主要圍繞網約車車輛性質、報廢年限、車輛標準和運營條件等方面。為助力專車改革,南方都市報本周也舉辦了一場“專車新政學術研討會”,邀請人大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司機以及乘客代表,針對新政各抒己見,對于專車應該如何管理提出建言,各方針對“專車”是否應作為新業態納入管理、網約車的車輛條件和標準、以及網約車與巡游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管理問題展開了討論。
專車應該怎么管?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八年報廢制度會造成浪費
我覺得在全世界都不知所措的時候,中國出臺這個新政還是不錯的。怎么去完善,我覺得要解決三個思路。首先政策思路應該先考慮乘客利益,然后是保護行業利益,再者是如何加強監管,而不是倒過來,首先考慮怎么方便管理;其次,“互聯網+”有三個特點:共享、節約資源、泛化。泛化指駕駛將成為21世紀的一個基本技能,它是不能用傳統思維去理解的;第三是行業利益和發展趨勢。出租車從公共事業到市場化,按照傳統模式,專車只能搞政府的約租車。但如果專職化,這種共享、集約、泛化價值體現不出來,這個行業存在的價值也不大了。
而且專車是社會車輛為主,都是多層次的,如果都用8年報廢,許多優質車輛會造成浪費,這不合適。最后,我大膽地預測,今后的行業將是一個兼職為主體,專職為輔的格局,出租車跟專車都一樣,最好的辦法就是雙向進入,才是一種開放式的市場競爭。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克明:專車不能被隨便歸類
這個新政用出租車方法套在專車頭上并不合適,其次政府的一系列條文其實專車平臺幾乎不可能做到。如果不讓一個司機兼職,專車是爭不過出租車的。
專車要理清自己跟出租車和運營行業的差別,表達自己的優劣,不能被隨便歸類。要明確專車的運營優勢,也不能否認問題。比如說司機乘客的保險,車內環境的監管,這些是可以去完善的。
廣東合邦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錦陽:專車不該由單個行政部門主導
對專車新政我有三點看法,專車帶來交通效率與公平的問題,這個應當是政府制訂監管措施的出發點;征求意見稿作為一個交通部門的立法,將網絡約租車的平車輛和司機三個機制都設立了行政許可模式,而且沿襲了傳統出租車的監管框架。我們認為這是對于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起到了一個極大的約束。
至于怎么監管,首先因為他涉及到政府、社會、企業各方面的利益,他同時還涉及到交通、商戶、銀行等多方面的發展,我們希望不是由單個行政部門來制定,否則會被部門利益去主導;其次,它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做出授權,由地方先行先試,制訂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摸索出經驗之后再做一個全國的推廣。
“新政”這么管合適嗎?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文所所長曾德雄:新政與專車存在錯位
我覺得新政存在錯位問題。專車它的落腳點不在車,而在互聯網。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聯,出行是最大的需求,所以互聯網應運而生。如果互聯網專車出租化管理,就把互聯網這種特質消解掉。
政府的管理是必要的,我覺得管理只需要把專車平臺的數據介入到政府平臺就足夠了。這個最大的目的就是保證私乘人員的安全,不要一旦出事找不到人。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長黃石鼎:專車的對手不是出租車
首先,我們看為什么有這樣一個新政出臺。交通運輸一直被視為國家經濟命脈,所以以嚴格著稱。所以存在慣性思維,第一反應就是拿過去的法律進行監管。
其次,我想談私家車到底是否可以運營拉客,我覺得他解決了怎么利用單位道路面積上的車載效率的問題,是整體的社會成本下降的表現。
所以我覺得專車的對手根本就不是出租車,他的對手是私家車本身,如果一個城市具有了一個成熟運作的專車平臺,這個城市的私家車會進入一個理性合理的范圍,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的盲目地增加。
他遠遠不止是網上出租車這么簡單,從本質上來講,他是互聯網的信息服務,更本質的講他是互聯網金融。不能一棍子把它打死,或者是先把它歸類,把他規到出租車的行業里面去。
時事評論員蘇少鑫:從秩序、公正、安全看立法
政府的管理還是立法,他的目的不外乎是維護社會秩序、實現市場公正,保證公共安全,所以回答專車新政我們要根據這三點回答。專車是否造成市場混亂、不安全等新的安全問題?這時候你要看究竟是什么樣的立場,對于出租車公司和司機來說,你可以指責專車出現妨礙了他們的利益,但是我想起當機器出現的時候,產業工人也認為機器搶了他們的飯碗。
我們經常講主權在民,他是否有消費的選擇權,無論是專車還是出租車行業,他的服務質量跟安全性能不能由市民乘客自己來選擇。
總體而言,中國至少承認了互聯網平臺的合法性。現在還是征求意見的階段,也不必現在下結論。我對于這個專車的前景非常樂觀。
采寫:南都記者 謝睿 蔡輝
[一句話點評]
專車管理應該順勢而為,不要逆潮而動。不管你政策制不制定,專車都會往前走。
——— 曾德雄
孫中山先生說過一句話,世界潮流 ,浩浩湯湯,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 黃石鼎
改革的目前不是為了管住管死,而是更好地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和滿意度,新的經濟業態應該為此而努力,讓我們的城市更文明,更進步。
——— 王克明
更寬松 ,更前瞻,更節省。
——— 彭澎
要把消費的權利還給人民,這樣才是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
———蘇少鑫
改革都是從違法開始,創新往往來自于灰色的地帶。面對創新的產品或者是創新的商業模式,政府應該為了支持改革出臺新政,用發展的角度,看待新型的業態。
——— 肖錦陽
[企業代表]
●滴滴出行:通過司機的彈性機制滿足交通需求的落差
征求意見稿確實給予了網約車一個合法的地位,但是也說到了行業改革的方向。首先,我們希望通過司機的彈性機制,有效地滿足交通需求的落差,解決市場打車難的問題。我們統計了一下目前大概75%的司機,每天的訂單不超過4單,這是屬于兼職的司機,是社會運力非常大的補充。出行需求有一個高峰值和平峰值概念,高峰期的時候遠遠不能支撐整個市場的需求。如果僅僅用傳統的出租車或者是窄范圍的專車思維來管理這個行業,這個市場大量的需求是沒辦法被滿足的。其次,各位專家也提到說,網絡約租車到底是盈利性質或是非營運性質,我們說專車司機要考資格證,這樣有可能使兼職的司機和大部分的車輛退出這個市場,重新讓老百姓面臨到打車難的情況。
滴滴通過一年多運營的實踐,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比較有效的管理辦法。政府管平臺,平臺管專車的模式,通過車和乘客的安全進行了匹配,讓數百萬的司機得到了勞動機會和工作報酬,我們希望有一些聲音推動中國經濟共享大潮。
●Uber:專車有抑制家庭購買私家車欲望的作用
我們國家的城市交通是處在一個走公交主導的集約性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現在出行的主要辦法還是通過公交。專車的對手并不是出租車,而是私家車,他有很好的抑制家庭購買私家車欲望的作用。
●易到:建議放寬平臺準入條件
新規出臺后,我們有一些探討和研究,大概4點建議,一是建議堅持高品質服務、差異化經營發展原則;二是建議放開車輛變更為出租客運性質的限制;三是建議放寬平臺準入條件;四是建議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
[乘客代表]
●政府決策要把乘客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政府的決策一定要把乘客的需求和利益擺在第一位。專車沒有出來之前,我在高峰期打車很少成功,有時候攔到了司機又被各種原因拒載了,專車出來后對于出行體驗來說有很大的提升。第二,專車出來以前,7、8個人左右出去玩,出租車基本上需要兩部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但前后不同步很浪費時間,專車出來后可以選擇車型的需求,比如說商務車。總的來說,我們用戶的基本需求,就是能夠快速、方便地打到自己想要的車,我建議在需求量大的城市開放這種需求。
[司機代表]
●專車提高了我家的整體收入水平
作為一個司機,同時我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自從有了專車,我的時間非常自由,收入也穩定,能夠非常好兼顧家庭,這個是比較重要的。而且有了專車,我的車也有了,收入也高了,家庭的整體收入水平也提高了,這個是最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