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副主任,前駐紐約、舊金山商務參贊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贏出,或許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特朗普競選期間的口號和主張,絕非偶然的個人行為,必然有其深刻的經濟社會基礎。
第一,在競選過程中本來的搖擺州,特朗普贏了多數選票,這些州包括密歇根、印地安納、俄亥俄和賓夕法尼亞。
過去十年這四個州人均收入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反過來希拉里兩個贏的兩個主要州紐約州和加州,過去五年來人均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全國平均速度。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特朗普喊出了很多窮人的意愿。美國貧富差距太大了。前兩年“占領華爾街行動”,因為都是弱勢群體,盡管人數很多最后被警察驅散。現在他們在特朗普身上找到了平臺,所以特朗普說話有很多人響應。這體現了他的基礎,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基礎。這個民意還繼續存在,問題仍然繼續存在。
第二,要看看現在構成特朗普未來班底的有哪些人,特別是涉及到外交或對外貿易的主要領頭人。
現在不清楚特朗普會不會請羅姆尼擔任請國務卿,2012年和奧巴馬競選時,他說上任第一天就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幾乎和特朗普異曲同工。曾任美國最大的冶金公司董事長丹迪米柯負責商務部和貿易代表署過渡班子。他對中國的攻擊遠遠超過特朗普,至少會在政策制訂上有強烈的影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巨大。特朗普注意到了這點,他要結束這個狀況。在美國本土創造收入良好的崗位,特別是在制造業,而且要重振中產階級的未來。
一是至少在上任初期政策貿易體系不可能是科學的,因為他對貿易和對中國的指責很多經不起科學的論證;二是貿易政策體系不可能具有顛覆性,特別是對中國,因為它不可能扭轉客觀經濟規律,也不可能顛覆中美關系大局,連他本人都認為中美雙邊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第三,根據特朗普最近的講話,我們可以做出兩個判斷: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認為通過經貿,中國奪走了美國人的飯碗,造成制造業這么多失業,是不是這樣呢?比如計算機和電子行業,2016年前三個季度,美國行業全球進口2.5%,其中從中國進口只增長了1.3%,中國占比45%。但美國國內生產增長率速度的增加,今年1-9月增長4.4%,比貿易進口增長更快,2013-2016四年累計增長14%。 整個工業生產指數,以2012年為100.0,今年10月份是104.2,也就是增長4個點。計算機和電子這一指數是114.1。但進口沒有停止,還在增長。這說明進口增長并不影響工業生產增長。但就業卻減少了,今年9月份和去年同期比,12個月內減少1.3%,顯然,原因是技術進步,而不是中國。
特朗普上臺后,有可能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也有可能不宣布。但宣布不宣布意義不大,只有本身轉化成貿易政策才有作用。但因為世貿規定在那兒,他無法單獨對中國實施額外稅率,否則違反世貿規定。關于匯率問題,我們更加關注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當選了以后,11月第二周以來,股市和債券市場明顯出現分離,股市創新高,債市則直跌。其反面就是債券收益率急升。特別是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創新高,30年利潤超過3%,這是很難有的。回顧一下過去20年的歷史,凡是出現美國長期國債利率急劇上升的時候,往往隨后有金融危機發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龍舌蘭危機)是這樣;2006年也是這樣,第二年爆發了次貸危機。今年年底,很可能美聯儲要加息。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又會形成更進一步資本外流的壓力,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我們要特別注意,特朗普上任以后的金融政策。
在貿易上,美國對中國加45%的稅這種可能性可以排除。特朗普當選以后,有一次美國公共廣播協會采訪。列得很詳細,如果加稅45%以后,中國哪個產業受打擊最大,中國會報復,對美國哪個產業打擊最大。我說這個前提估計就不存在,因為它很難做。
FTAAP
第四,在多邊領域,他已經宣布TPP不做了,不會改,至少第一年不會提這個事兒。但對會不會做呢?我認為也不會做。現在需要看它對NAFTA做什么,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這是標桿性的配置。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同意,他如何談,這對今后的雙邊和多邊也會樹立一個小小的例子。還有勞工、環境。因為特朗普明確,他不反對貿易協定,但必須是對美國有利的協定。所以,什么才是他有利的標準,我們可以看看它今后在多邊場合下做什么,目前美國暫時不會做多邊,而是雙邊。NAFTA雖然是三邊,但美國可能按雙邊來做。
亞投行
對于亞投行,特朗普說奧巴馬拒絕是個戰略錯誤。這也反映一點,凡是民主黨反對的他都贊成,凡是民主黨贊成的他反對。另一方面它也是商業利益的趨勢。過去和美國的不少人交流,包括美國使館的、智庫的人員,都說美國商界絕大多數人意見是有利于他們的商業機會。既然特朗普是商人,就不會放棄這個。但是加入AIIB我認為機會很小,國會不可能通過,即便共和黨占統治地位。但我們還是要觀察。
兩個對策建議
第五,有。第一個對策建議:中國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特朗普上任之前,要抓緊時間多做正面的溝通,多講道理,從政府層面、智庫層面、企業層面、民間層面多溝通,我們要實實在在以大量的事實,大量的數據,以及大量利弊分析看出美國光這么解決就業是解決不了的,光把中國當成替罪羊是沒有用的,而相反中美雙邊因為協調了產業鏈,利益是交錯的。所以,我們只有合作才是共贏。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多做一些宣傳工作,也建議媒體在報道后能選擇一些有深度的,有說服力的文章或組織一些活動。其次,要多在美國的商界做工作。二十年前,中美出現矛盾的時候美國商界往往出面把矛盾擺平。貿易上,需要做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我們確實不符合世貿規定的地方要抓緊改,我們只做符合WTO規則的,不符合WTO規則的要清理出來。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好準備,一旦它實行不合理的限制,除了堅決抗議和輸出WTO之外,準備做出反限制的備案。《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普倫德11月18號的一篇文章講,“中國有能力采取毀滅性的報復措施”,所以特朗普很難輕舉妄動。
第二個建議:特朗普是不是要不失時機推出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幾個大項目,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是可以的,政府參與是不行的,企業參與TPP也有問題。怎么做呢?和美國公司合作,包括我們在美國注冊的,比如中建公司在美國創造了6個第一。首先一定要通過美國的公司,與他們合作。第二,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要和投資美國制造業結合起來。比如在波士頓建設地鐵,同時建車廂廠,它容易接受,我們也能推起來。如果我們開始能打幾個很響的項目,這樣很有利于雙方關系穩定。另外是多邊和區域合作,現在大家對TPP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擱在冰箱里,有的說是死掉了,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和媒體要防止出現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減少發表高估自己的言論。我們需要腳踏實地,認真地推進RCEP,爭取盡快達成協議,先不要只想著把TPP原來的成員拉過來,要先扎扎實實把RCEP做好。此外,我們還要積極地與特朗普政府合作,一方面推進雙邊,另一方面視時機,視條件穩步推進,多邊合作,爭取把美國拉回多邊貿易安排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