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超豪華小汽車”在零售環節將被加征10%的消費稅,這也坐實了先前媒體曝出的“豪車征收消費稅”的傳聞。對于這一決策,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為了引導合理消費,促進節能減排。”
網易研究局分析認為,這兩個目的不僅難以達到,而且過高的稅率和不合理的稅目有時會抑制相關產業的發展,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行業“殺手”的角色。因此消費稅保持合理適度的稅率顯得重要。
調查表明超豪車買主對價格敏感度不高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什么是“超豪華小汽車”,這是消費稅中新增的一個稅目,簡單地說就是每輛零售價格在130萬元以上的小汽車。
據網易研究局之前的調查研究(詳見《網易研究局|進口車稅負超車價 豪車何以再征稅?》),中國的消費稅屬于價內稅而非價外稅,也就是說消費稅會算在商品的售價中,消費者很難感知到自己交了多少稅。
胡潤百富發布的《2015-2016中國豪車品牌特性研究白皮書》顯示,中國豪車消費者對于價格這個要素并不敏感,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會在買豪車的時候考慮價格的因素。換句話說,能買的起豪車的人,不會太在乎它是130萬,還是150萬。
豪車再加稅難促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很難構成對豪車征收消費稅的直接目的。從邏輯上說,如果是單純為了節能減排,對高排量的車征稅顯然要比對豪車征稅更有針對性。雖然不少豪車的排量都較大,但國內售價120萬以上的在售車輛中95%以上是非國產車,與其他類型的車相比,銷量有限,如果從對豪車征消費稅入手促進節能減排,顯然很難見到成效。
那么,消費稅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消費稅在中國的“成長歷程”。
消費稅增速驚人 已成中國第四大稅種
消費稅在中國由來已久。新中國成立后,大概有過三輪消費稅的改革。1994年,中國對11種商品開征消費稅,揭開了征收消費稅的序幕(如下表1);2006年4月消費稅又經歷了一輪較大規模的調整,主要新增了“游艇”和“高檔手表”等奢侈品稅目,取消了“護膚護發品”稅目;2014年起,消費稅再次進入密集改革時期,改革路徑不明顯,主要集中在高檔化妝品和成品油領域(如下表2)。
表1 1994年首征消費稅征稅范圍(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制圖:網易研究局)
表2 2014-2016年消費稅改革路線表(來源:財政部 制圖:網易研究局 引自《網易研究局|進口車稅負超車價 豪車何以再征稅?》)
自1994年設立消費稅以來,它的收入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并在2008年左右進入增長的加速期(如下圖1),并很快成為中國第四大稅種。雖然增速很快,但是消費稅在全國財政稅收中并不是體量最大的稅種,2015年,國內消費稅收入10542億元,占全國總稅收收入的比例8.4%,僅為第一大稅種增值稅收入的1/3左右。
圖1 1994-2015年消費稅增長圖(單位:億元)(來源:wind 制圖 網易研究局)
雙面身份:經濟調節器PK行業“殺手”
雖然它的體量不是最大的,對財政稅收貢獻也不是最大的,但它往往可以“四兩撥千斤”,通過調節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促進或抑制某個產業的發展。
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一點。2006年時,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對汽車的消費稅做出了調整,按照汽車的氣缸容量,分出六個檔次,按不同的稅率征稅,稅率的范圍從3%-20%,隨氣缸容量的增大而遞增。
兩年后,國家為了節能減排,出臺了新的汽車消費稅稅率,共七個檔次,范圍擴大到1%-40%。如下表3所示,汽車消費稅稅率檔次增多,加大了大排量汽車征收稅率的同時,減小了小排量汽車的稅率。
這個政策的意圖很明顯,主要是為了調整汽車的消費結構,促進消費者對小排量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而結果也正如政策的意圖一樣,在2008年汽車稅率調整之后,新能源車的銷量暴漲。2009年新能源車的銷量是前一年銷量的兩倍多,2010年的銷量更是比2009年翻了近四倍(如下表4)。
表3 汽車消費稅稅目稅率表(來源: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2008年修訂 制圖:網易研究局)(注:2006年的汽車消費稅調整沒有<1.0L這一檔,1.5L以下均收取3%的稅。)
表4 2006-2010節能與新能源車銷量(數據來源:wind 制圖:網易研究局)
當然,消費稅不僅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同樣也可以抑制行業的發展,比如奢侈品行業。
與日益提高的國民收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奢侈品行業發展較為緩慢,這一定程度上與奢侈品消費稅稅率較高有關。
從消費稅開始設立起,其調節奢侈品的意圖就較為明顯,每一次的消費稅征收結構的調整,都或多或少伴隨著對奢侈品征收范圍的界定,奢侈品的定義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更新。
在1994年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有限,護膚護發品都被當做“奢侈品”,香皂都要征5%的消費稅。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奢侈品”的內涵也不斷發生變化。在2006年后 ,高爾夫球、高檔手表和游艇等成為新的“奢侈品”,這些產品開始被征收消費稅。下表5中總結了消費稅設立以來確定和新增的主要奢侈品消費稅稅目,從這些稅目中可以看出,奢侈品每次都是消費稅稅目調整的重要調控對象。
表5 1993-2016消費稅奢侈品稅目一覽表(部分)(括號內數字為稅率 來源:國稅總局 中國政府網 財政部 制圖:網易研究局)
中國的國民收入日益提高,但奢侈品銷售額卻在下滑。據貝恩咨詢的調查,2015年奢侈品銷售額出現了約2%的下滑,市場規模僅1130億元,這個數字不及2014年全球奢侈品100強市場規模的1/10(據德勤咨詢公司《全球奢侈品力量》)。
奢侈品屬于需求彈性較大的一類商品,奢侈品價格的變化對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從消費心理學角度講,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價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理性消費者放棄購買的概率。
較高的消費稅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在中國銷售的奢侈品的價格,消費者更傾向于把奢侈品消費投向海外市場,導致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外溢現象嚴重,呈現出國內奢侈品市場萎靡,國外奢侈品消費激增的態勢。
新華社曾報道,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達到1168億美元,其中910億美元都是在海外消費的。海外代購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內奢侈品市場的萎靡,以海外代購為主力軍的中國網購奢侈品市場在近幾年內不斷擴大,2009-2014年5年間網購奢侈品市場規模擴大了近10倍(下圖2)。
圖2 2009-2014年中國網購奢侈品市場規模變化圖(單位:億元)(數據來源:wind 制圖:網易研究局)
那么世界各國對奢侈品的消費稅是如何征收的呢?
第一,國外對奢侈品也收消費稅,但沒有那么高。
韓國的化妝品是中國游客熱衷購買的商品之一,而它之所以能夠風靡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它的低消費稅率。在韓國,化妝品作為高端消費品的稅率只有10%。采取化妝品低消費稅率的國家還有印度,稅率只有6%,而在中國今年的國慶節之前,化妝品進口環節的消費稅稅率高達30%。
第二,消費稅征收的稅目類型較為多元,不會過度集中于奢侈品行業
世界各國的消費稅的征收范圍主要分三大類。第一類是防止過度消費的不良影響的商品,比如煙和酒等;第二類是奢侈品,比如高檔手表、首飾珠寶和高檔化妝品等;第三類是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而設置的,比如一次性筷子、成品油和電池等。從下表6中我們可以看出,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的消費稅稅目較為多元,且征收稅目更多集中在環境和資源領域,意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對奢侈品消費稅的征收有限。
表6世界各國消費稅主要稅目一覽表(來源:綜合自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國外稅制概覽》、《消費稅能夠擔當地方稅主體稅種嗎》尹音頻、《借鑒國際經驗 完善我國消費稅政策》李林木 黃茜 制表:網易研究局)
消費稅將撐起財稅收入“半邊天”?稅率適當很重要
無論是哪種稅種,保持適當的征收稅率都是重要的。拉弗曲線告訴我們,稅率不是越高越好,當稅率達到一個節點時,如果繼續增加稅率,就會挫傷企業的積極性,反而會使稅收收入下滑。因此,合理的稅率應該達到一個平衡點,既使稅收增加,又不會給企業帶來太多的經濟負擔,從而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全面營改增后,中國營業稅大幅下滑,財政部數據顯示1-9月全國營業稅收入同比下降20.4%。10月營業稅收入同比下降98.8%。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財政收入減少的壓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尤為突出。
既然消費稅能夠“四兩撥千斤”,而且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是否意味著它可以取代“增值稅”,發展成為第一大稅種,解政府的“燃眉之急”呢?
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就目前來看,消費稅有這樣的成長趨勢,但潛力有限。從歷史經驗上看,消費稅也不具備能夠擔當地方稅主體稅種的先例和條件(見下表7):
表7 世界典型國家消費稅征收方式一覽表(來源:綜合自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國外稅制概覽》、《消費稅能夠擔當地方稅主體稅種嗎》尹音頻、《借鑒國際經驗 完善我國消費稅政策》李林木 黃茜 制表:網易研究局)
從世界范圍內看,大部分經濟較發達的國家消費稅都是由中央征收,且中國消費稅的增速波動是比較大的,2009年曾一度達到90%,穩定性較差。
消費稅最為重要的作用,不是增加財政稅收,而是調整產業和消費結構。政府需要掌握好稅率的節點,制定合理的消費稅率,不應過度地強調其對稅收的增長作用,而要更有效地運用消費稅本身具有的調節產業和消費結構的特性,
第二,把消費稅作為宏觀調控在稅收領域的工具,才能真正發揮其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