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邀請明星代言,這種模式對于市場已經有些審美疲勞。這時候出現明星加盟乃至成為高管的新聞,顯然更受歡迎,在營銷上效果會比較好?! ?/p>
明星始終是話題制造者,今日某科技公司在其E輪融資發布會上,宣布明星趙麗穎正式受邀入職,并擔任公司副總裁。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該公司第一次邀請明星出山,除了張馨予受邀成為“榮譽公益大使”,此前李云迪、賈乃亮也分別擔任邀成為“榮譽藝術顧問”“首席創意官”。
影視明星走出屏幕,去公司當“霸道總裁”,究竟應該怎么看?首先,從公司而言,借助明星關注制造話題是關鍵。以往做法是邀請明星代言,這種模式對于市場已經有些審美疲勞,過于直白的營銷已經很難在大眾媒體以及社交媒體贏得關注,這時候如果出現明星加盟乃至成為高管的新聞,顯然更受歡迎,在營銷上效果會比較好。不過相信后續也有模仿者,如果模仿者增加,估計公司日后還需要更新技巧。
其次,從明星角度而言,加盟比起代言,也顯然帶來新的機會。大牌明星雖然身價不菲,但是保持新鮮度也壓力十足,轉型或者開拓新道路的沖動也一直存在。近些年隨著PE、VC大熱,不少EMBA班上多了明星身影,而不少明星也一板一眼地告訴大家,請稱呼本人著名投資者。從投資人到管理層,看似復雜,其實道理不變,仍舊是名氣變現的另一條戰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自2015年9月1日實施以來,對于虛假代言的打擊力度懲罰力度都在加大,據悉全國工商、市場監管部門一年查處各類違法廣告案件約2.4萬件,罰沒款約4億元。如此一來,明星代言廣告連帶責任與壓力也在加大,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壓力之下,明星通過加盟、入職等方式“曲線”獲利,效果加分,義務降低,何樂而不為?
也正因此,兩方結合之下,今年以來,類似明星加盟公司的案例越來越多,而且頭銜也從不涉及管理的榮譽職務到越來越多地帶有實際工作性質。對于一般群眾而言,除了看熱鬧之外,最關心問題無疑是,明星能夠為公司帶來什么?其實,中國多如牛毛的創業公司與屈指可數的一線明星之間,永遠存在無窮無盡的中間市場。相對于資本而言,在中國 ,名氣始終是稀缺品,而且獲得、保持名氣比獲得資本難度更大,資本對比起來始終顯得相對“廉價”。也正因此,不要為公司抱不平,名氣與金錢的旋轉門上,誰更受益,現在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