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脫歐前景不明 “弱”英鎊跌勢未休
“鑒于英國經常賬戶赤字的規模和持續性,如果英鎊進一步下跌,我不會感到驚訝。”10月11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桑德斯(Michael Saunders)在回答英國下議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說。
當天,英鎊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兌美元一度跌破1:1.23。市場分析師和投資策略師們已開始警告那些有意逢低吸納的投資者,沒人知道英鎊下跌真正的底會在哪里,而考慮到英鎊匯率的長期下跌趨勢,有必要將投資組合的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學會接受“弱”英鎊?
自上周五(7日)英鎊兌美元匯率在亞洲交易時段創下2分鐘狂跌6%的“閃崩”紀錄后,市場對英鎊的看法正越來越悲觀。當時英鎊兌美元一度跌至1∶1.184,創下31年來最低紀錄。
“閃崩”的真正原因仍然不明,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已要求國際清算銀行(BIS)就此展開調查。
11日,俄羅斯銀行VTB宣布可能將其歐洲總部搬到法蘭克福、巴黎或維也納,令市場對脫歐削弱倫敦金融實力、進而拖累英國經濟的擔憂加劇。
GAM的投資總監霍華德(Julian Howard)認為,英鎊未來幾周匯率將維持在1.20-1.25美元。ETX Capital市場分析師威爾森(Neil Wilson)則擔心,上周的閃崩只是前奏,英鎊正進一步跌向深淵,對“硬脫歐”的焦慮可能會令英鎊下跌到1.20美元。
“英鎊正尋找下一個支撐點,但具體位置并不清晰,”他說,“因而目前任何抄底行為都極具風險,鑒于看空英鎊者過多,1∶1.2的位置可能也無法止住眼下跌勢。”
匯豐銀行首席貨幣策略師布魯姆(David Bloom)也預測,到2017年底,英鎊將跌至1.1美元。
市場對于“硬脫歐”的焦慮,源于10月2日英國保守黨年會期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宣布脫歐時間表。英國將于明年3月底前啟動《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正式開啟脫歐程序。她強調對于控制移民問題的關注,并稱英國和歐盟的關系既不會是“挪威模式”,也不會是“瑞士模式”,而是歐盟與一個獨立自主的英國之間的協議。
外界根據梅首相及保守黨內政大臣等政府高層的強硬表態判斷,英國政府傾向于寧可放棄單一市場也要奪回邊境控制權的“硬脫歐”,而不是此前金融界及商界期望的“軟脫歐”,即通過放棄部分邊界管控權、有條件允許歐盟移民自由流動,換取部分保留單一市場地位。
City Index的研究主管布魯克斯(Kathleen Brooks)說,正是所謂“硬脫歐”的說法嚇到了市場,導致英鎊空頭頭寸數量創下紀錄。不過她也認為英國政府似乎并不介意“閃崩”的情況或是一個弱勢英鎊:“對于一個陷入債務的國家來說,疲軟的貨幣和由此帶來的通貨膨脹,反而可能是件好事。”
微妙的是,一些輿論也在營造氣氛,希望大眾可以接受弱勢英鎊的積極影響。
前倫敦市長約翰遜的首席經濟顧問、經濟學家萊昂斯(Gerard Lyons)就認為,英國人應該歡迎更便宜的英鎊。“在一個低通脹和低增長的時代,較弱的英鎊是件好事。”萊昂斯說。
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也樂觀地指出,當前市場反應過度。“高估”的英鎊貶值將有助于緊縮投機性房地產泡沫,并吸引資金投入“更高效”的企業。
另一個很受追捧的觀點是,英鎊下跌將令英國出口更具競爭力,不過這一理論迄今尚未得到體現,過去兩個月英國進出口增長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英鎊劇跌已經推動倫敦股市接近歷史高位。11日至午盤富時100指數藍籌股上漲近20點至7118點的創紀錄高點。
基準利率仍可能下調
自6月23日公投脫歐以來,英鎊兌美元匯率已折損16%。
一份今年4月由時任財政大臣奧斯本主導的評估退歐經濟影響的研究報告被泰晤士報獲得并披露,也進一步打壓了11日的英鎊匯率。這份文件顯示,如果離開歐盟單一市場,僅遵從WTO規定進行對外貿易,將導致英國GDP相比留在歐盟的情況下低得多。
報告中稱,財政部預計,若無法與歐盟達成有利協議,英國GDP將在15年后比留在歐盟的情況下低5.4%至9.5%。鑒于經濟規模的縮小,15年后英國公共領域收入將損失380億英鎊至660億英鎊。
不過對這份報告預測的數據,“硬脫歐”的支持者并不服氣,認為那只是為了讓離開單一市場看起來很糟糕。
在桑德斯看來,脫歐并非推動英鎊下跌的惟一原因,英國約占GDP 6%的經常賬戶赤字也是英鎊下跌的重要因素。
他稱英鎊下跌20%可能推動進口價格上漲12%-13%,這將在幾年內將通貨膨脹率增加4個百分點,英國央行將評估疲弱英鎊帶來的通貨膨脹后果。對英鎊近期下跌的速度,他也并未表現出過分擔心。
桑德斯說,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英國經濟的表現可能會好于預期,但脫歐的長期影響并不明朗。“重要的是不要根據短期數據做長期判斷。”
他表示已經史上最低的利率可能還會再次下降,英國央行也可以推動其資產購買計劃。
“只要需要,我們還有工具。”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