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托業2015年度社會責任報告》顯示
信托業受托資產的六成直接投向實體經濟領域
近日,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信托業2015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信托業協會自2013年起連續編制發布的第四份行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報告從責任管理、法律責任、經濟責任、民生責任、受托責任、公益責任、環境責任、人本責任八個方面展現了中國信托業2015年度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果及為之付出的努力。
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信托業共有68家信托公司,廣泛分布在國內28個省、自治區或直轄市。信托資產總規模16.30萬億元,同比增長16.62%;信托公司固有資產規模4623億元,同比增長28.93%;全年實現凈利潤595億元,同比增長18.53%;全年實際繳納國家稅款266.21億元,同比增長15.35%。2015年,信托業繼續加快創新轉型步伐,集合信托、單一信托、財產權信托規模分別占比32.76%、57.36%和9.88%,結構進一步優化;融資類、投資類、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分別占比為24.32%、37%、38.68%,業務發展更加均衡。
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2015年信托業全年為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7269億元,同比增長50.47%,受益人獲得的平均年化綜合收益率為8.36%(2014年該數據為7.79%),進一步提升;信托業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為0.46%,進一步下降;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僅占平均年化綜合收益率的5.50%。
2015年,信托業受托資產的六成直接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產業發展以及各級經濟園區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信托業開展綠色環保信托項目346個,累計提供資金1231.7億元,這與2014年555.7億元的總量相比,增長約122%,發展迅速。全行業辦公用水、用電、用紙及公務車用油等耗能幾乎零增長。《報告》指出,以節能環保、新能源為代表的綠色產業是我國重點推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使信托公司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信托業不斷加大綠色產業的投入力度,廣泛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治理、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環保項目。
2015年,信托業還深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立法活動,信托業屆結合自身公益信托實踐經驗,就慈善信托備案、受托機構、監督管理等實際操作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很多內容得到了立法機構的采納,最終作為《慈善法》中慈善信托章節的條款。當年信托業開展公益及準公益信托項目54個,涉及信托資產規模18.9億元,全年公益捐贈總額7932萬元,開展志愿活動163次,參與員工達5426人次。
中國信托業協會會長陳一松在《報告》中指出,信托業發展的成績固然可喜,但面臨的發展形勢依然嚴峻,問題依然突出。行業發展大而不強、信托公司戰略定位模糊、核心競爭力不強、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大等問題對信托業構成嚴峻挑戰。問題和挑戰也是信托業謀求改革轉型的催化劑,唯有擺脫路徑依賴,回歸信托本源,創新資產管理,服務社會財富,創新服務產品,打造新的能力,開拓新的市場,信托業發展才會持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