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發布《2016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盈利分析報告》(下稱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扭轉了去年同期盈利下滑的趨勢,出現了小幅反彈,而盈利變化的首要因素是房地產市場的火爆。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26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以來樓市的火爆,但細細推敲,卻并非好現象。上市公司作為中國優秀企業的群體之一,如今卻需要依靠樓市的火爆而非自身主營業務來扭虧為盈,這對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并不是好消息。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的上市公司(報告選取2271家2012年以前上市的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現增加核心利潤318.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5.9%。
報告進一步指出,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盈利質量改善首要得益于區域性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上半年房地產上市公司為整個非金融A股公司直接貢獻了近45%的營業收入增長和近40%的凈利潤增長。如果考慮到房地產市場行業景氣對于上下游產業的拉動,房地產行業對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的貢獻應至少達到五成以上。
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呂峻表示,如果剔除房地產上市公司,上半年非金融A股公司盈利僅有微弱改善,主板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仍會維持負增長,只是跌幅比去年同期收窄而已。
對于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預測,報告認為,考慮到季節性因素,如果經濟形勢和政策環境不出現大的變化,下半年上市公司盈利和上半年環比會有10%左右的增幅(包括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但仍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對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產生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首當其沖的便是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如果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下降,且沒有其他行業發展替代房地產行業的角色,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相比去年同期不會有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現下降。
對此,董登新指出,目前來看,房地產價格并非普漲,更多是結構性行情。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過高,不排除四季度出現調整的可能。但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主業,而非追逐樓市,畢竟有收益就有風險,不存在只漲不跌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