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旅業式出租屋——“日租房”以其租金低廉、利潤豐厚、入住方便的優勢,在許多大中城市逐漸興起。進城務工、看病就醫等低收入人群,多了一份住宿選擇,部分下崗再就業家庭、困難家庭,也多了一項收入來源。
然而,“日租房”也具有著隨意性、分散性和隱蔽性,一度成為治安管理工作的“盲點”。出租者和管理者之間的“貓鼠游戲”狀態,也帶來了不便與隱患,讓出租者的經濟收益打了折扣。
如何一面規范管理、掃除死角,一面讓經營者受益、承租方安心?去年9月以來,沈陽市公安機關開展服務保障民生、助推經濟發展,在城鄉結合部、醫院和校園等周邊地區,為“日租房”免費安裝治安管理信息系統,實時采集入住人員信息,實現信息采集全覆蓋、服務保障零距離。“日租房”有了新戶口,身份也“由黑轉白”。
家住沈陽市和平區保安寺街28號的孫祝英,被大家稱為“一號人物”。原來,其經營的旅業式出租屋編號為2015001,編號排第一。
“在每個旅業式出租屋門口,都張貼有規范旅業式出租屋的簡要信息,上面標有地址、負責人、聯系電話、室內面積和核定人員數量,以及公安局的備案號碼”,沈陽市公安局郭海濱說。
孫祝英出租屋的所在位置,位于盛京醫院附近。“我們這兒提供住宿價格便宜,地理位置方便,就診患者和陪護人員喜歡我們這樣的家庭旅店。”孫祝英說,前幾年,因為沒有正規執照,她總是“偷偷摸摸拉住客,見了警察打游擊”,每個月的租房收入只有1000多元。
從2015年開始,孫祝英經營的出租屋被納入了市公安局的管理系統。“我可以正大光明地接待住客了,而且還可以在網絡上注冊和公布信息。現在,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意比之前好多了。”孫祝英說。
孫祝英的出租屋,原本是一個兩居室的小戶型,按照市公安局要求,被改造成了兩個房間的家庭旅店。“我們現在提供的日租房,和便捷酒店條件基本差不多,但是要比它們便宜多了。”孫祝英說,她這兒的收費標準是每天80元到100元,而與他們差不多的便捷酒店,每天的收費在200元左右。
據沈陽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分局介紹,旅業式出租屋是介于出租房屋和旅館之間的新興經營模式。針對醫療機構、大專院校、勞務市場、批發市場等流動人口密集地區,由下崗職工、殘障人士、低保對象等無生活來源、勞動技能弱、再就業困難、年齡偏大者利用自有房屋開設的“旅業式出租屋”,公安機關為他們安裝了“旅業式出租屋”信息采集系統,采集住宿人員身份信息。截至目前,公安機關已安裝“旅業式出租屋”信息采集系統230家,采集住客信息32000余條。
談到旅業式出租屋管理方式的創新,遼寧省社科院王卓認為,治安、衛生等各方面的改善和規范,以及身份、價格等信息的透明化,使租用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了更好的維護。承租人的權益受到了保護,出租方責任也得到了明確。同時,登記機制也加強了對非本市戶籍人員的管理,而給旅業式出租屋頒發編號、“戶口”,更實現了“日租房”的“由黑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