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G20稅收高級別研討會”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將義無反顧地推動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并直言“只要是真正的稅收再分配,就會受到真正的阻礙,但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去做”。
這樣的一個表態,有不少聲音認為房地產稅可能會比較快落地。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G20稅收高級別研討會”現場,目睹了整個過程。樓繼偉的表述是有既定語境的,在G20多國外交平臺上,多位財長均表示了要推動國內稅制改革及其他結構性改革的決心,雖然進展慢、難度大,但仍將持續推進。
房地產稅改革應該說一直在既定改革清單上,是必定會做的工作,至于落地時間,實際有些遙遠。我國房地產稅的出臺,已經有了明確的路徑,將由全國人大立法通過,財政部配合相關工作。
要由全國人大立法通過,必然經歷好幾輪人大常委會討論,出臺絕不會太突然,一定會經歷廣泛的討論和征求意見;房地產稅牽涉利益甚廣,必然會經歷各種博弈。
此外,當前我國去庫存背景下,出臺房地產稅會與去庫存目的相背離。房地產稅如何開征,怎么開征,也將隨著我國房地產形勢而變。
有特定語境
“G20稅收高級別研討會”議程設置上,緊緊圍繞“稅收政策促進經濟增長”這一核心命題。G20財長行長聚會,旨在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充分利用財政、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等所有工具來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在研討會的第一個研討環節,圍繞“稅收政策如何實現創新驅動和包容性增長”,包括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在內,多位財長介紹了所在國相關情況,并發表看法。
樓繼偉介紹了中國稅收政策如何鼓勵創新、如何促進中國經濟實現包容性增長。創新方面,中國具體政策包括,“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改革(能促進專業分工)、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允許企業加計扣除研發支出等;包容性增長方面,則提到要推動個稅、房地產稅等改革,來實現稅收的再分配作用。
為了實現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多國稅收政策多有類似,包括通過有梯度的稅收政策實現收入再分配,如照顧低收入群體、為弱勢群體提供福利等。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尚達曼在會上介紹了新加坡的經驗,要實現包容性增長,可以通過有梯度的稅制結構來實現,較低的收入稅、較高的財產稅,比如提高房地產、土地等方面稅收,對富人多征稅。
尚達曼還表示,征稅雖然會造成扭曲,但有時候必要的扭曲未必是壞事。他進一步舉例表示,可以針對房地產交易開征印花稅,因為亞洲國家喜歡炒作不動產,印花稅能打擊市場的投機情緒。
意大利也在不動產稅上有動作。意大利財長帕多安表示,經濟不平衡是造成衰退的重要原因,因而需要發揮稅收的再分配作用。但意大利的做法與新加坡截然相反,意大利擁有住宅的家庭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階層,通過降低不動產稅,能促進這部分人的消費,對經濟增長有正面效應。
G20財長行長成都會議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各國推進國內結構性改革的共識越來越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已有八年,但世界經濟增長仍然乏力。各國挽救國內經濟的做法,多是應用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但短期政策效益減弱,推動結構性改革,來實現經濟持續、強勁增長變得更為迫切。多位財長都表態要推進國內相關改革。樓繼偉表示,將要義無反顧地推動房地產稅、個稅改革。意大利財長帕多安當時也表示,雖然國內結構性改革進展比較緩慢,阻力較大,但仍將持續推進。意大利財政空間有限,需要通過縮減政府開支,同時增加稅收收入等,來實現財政的平衡。
立法程序沒那么快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房地產稅法草案在稅率、征收范圍、是否給予地方一定自主權等方面,短期內難以達成共識,不排除房地產稅法草案要到下一屆全國人大任期內,才能夠得以解決。
而本屆人大最后一次常委會預計將于2018年2月召開。劉劍文表示,房地產稅是一個涉及民生利益的重要稅種,很可能要歷經人大常委會四審才能通過。因此,房地產稅從出臺到實施,絕對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實現的問題。
7月初,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郝如玉某論壇上也曾透露,目前大家關心的房地產稅仍在起草過程之中,操作難度比較大。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在某論壇上表示,中國三四線城市目前還在艱難去庫存,這一階段可能會持續三四年,官方涉房政策不會輕易冒險。
鐘偉進一步表示,可以暫時忘記不現實的房地產稅,更多考慮交易環節稅費、個稅、遺產稅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