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滬指V型反轉大漲近2%,報收3049.38點,深成指漲1.54%,創業板指張1.3%。盤面上機場航運、煤炭鋼鐵漲幅居前。
“因為供給側改革壓縮了產能以后,保留下來企業可以獲得相對較好的效益。”華融證券分析師肖波稱,鋼鐵、煤炭板塊上漲也與半年報有關,但是這個效應可能只是恢復性,而不是根本性改變。
相比短期的市場走勢,價值投資者可能更為關心下半年的市場行情,那么下半年股市存在哪些機會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以求呈現出最客觀的市場看法。
整體而言,多家券商均認為下半年是震蕩“吃飯”行情,因為震蕩市中常見波段反彈;結構性機會方面,較為看好供給側改革推進過程中的階段性機會。
中期增量資金可期
2016年股市以3536.59開局,當日便大幅下跌6.86%,至1月27日觸及2638.3點。此后便震蕩上行,圍繞3000點進行艱苦卓絕的博弈。“2600多點以來市場在利空中上行,很多利空都沒能壓垮市場。”肖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6年上半年6個月內,A股經歷了闖關MSCI失敗、英國脫歐等多重利空因素。
“第一次探底到2638點,第二次探底就到2800左右,說明上半年市場展開了見底之后的第一波反彈。”楊德龍稱,上半年大盤調整時喊多的機構很少,整個市場悲觀的情緒很重。但是從最近券商的報告來看,大家普遍看三季度的吃飯行情,看多的聲音在逐漸增加。
興業證券研報稱,7、8月,股市有望迎來“吃飯”行情,G20會議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行情的關鍵因素。一方面G20會議前人民幣匯率風險降低,同時7、8月CPI預期趨勢往下,通脹壓力最小,貨幣政策有望出現邊際寬松空間;改革預期逐步明朗,制度建設和政策紅利持續推薦;此外L型經濟走勢下,企業盈利或超預期。
當前L型經濟基本面能否支撐股市上突?楊德龍稱,A股走勢和經濟基本面關系不大。
“去年上半年是大牛市而當時經濟基本面并不好,A股主要與資金、政策、信心有關。”楊德龍進一步表示,當前利率下行伴隨資產荒,資金面非常充裕。除了股票外幾乎沒有更好的資產,比如房產、實業、債市、銀行理財都沒有較好機會。
“資金面有望維持弱平衡,由于現階段經濟L型預期和結構性估值過高的因素,監管層不會容忍再一次的估值牛市,資金大規模入場概率不高,但下半年深港通開通、養老金等機構資金入場會帶來大致2000億左右的增量資金。”萬聯證券研報稱。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則表示,包括滬港通擴容、深港通開通、社保資金入市短期可能難以實現,不過增量資金中期內可以期待。
不過并非所有機構都看后下半年A股市場,基于英國脫歐等海外風險事件及四季度經濟放緩疊加過剩產能行業信用債到期高峰,可能會帶動信用風險再度上升等因素,瑞銀證券研報下調年末滬深300目標至3200點。
“現在市場想走出一波吃飯行情,想去堵截估計比較難,這波行情最多到3200點附近就會出現大幅回調,而向下的空間可能會比較大。”國金證券(600109,股吧)大類資產配置首席分析師徐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徐陽進一步表示做出上述判斷是基于全球避險氛圍,當前市場低估了英國退歐事件發酵的影響,“它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包括意大利公投、美國大選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這些都是風險所在”。
把握結構性機會
盡管預期出現些許分歧,整體而言市場更傾向于認為下半年震蕩行情仍是主基調。同時在震蕩反彈的過程中會出現投資性機會。
萬聯證券研報稱,下半年的反彈來自于兩類機會:一是先下后上的挖坑式反彈,個股出現低估從而吸引部分價值型投資者集中入場,結合深港通、養老金入市帶動場內資金加倉,走出一波行情;二是改革困局得到破解,超預期的標志性時間令全社會的風險偏好重新上升,引發場內和場外資金共振。
“上半年推薦的白酒、黃金、鋰電池板塊目前都創新高,這種情況之下板塊要進行轉換,追高帶來的風險會變大。”楊德龍稱,建議從上述三個板塊退出來進入到一些剛剛啟動的板塊找機會。比方說軍工板塊,因為這個板塊已經沉寂了一年之久,而近期的國際局勢出現部分的動蕩,特別是恐怖襲擊頻繁發生,另外可以關注券商、一帶一路特別是高鐵板塊的抄底機會。
李少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半年市場總體穩定,可以在震蕩行情中尋找結構性機會。
具體有三條主線:一是改革,能夠看到國企、供給側改革近期也在推進且需要長推進,市場對改革的預期也在逐漸升溫;二是景氣周期,經濟整體L型過程中,不同產業間發生分化,部分行業出現景氣上行的跡象、特點,比如白酒、養殖、黃金等板塊,景氣周期行業市場也會有相應反映;三是轉型,近期高層在強調科技創新,“這幾個機會都是比較確定的。”李少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