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環比大跌,1月新能源車銷量遭攔腰斬
去年國內新能源車產銷創新高,全年共生產34.04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3.3倍;銷售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正當大家準備獻上膝蓋膜拜的時候,就有利空消息傳來: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迎來開門綠,產銷環比大跌!而從目前南都記者跟廠家、業內人士了解的情況來看,2月即使有所恢復,也無法像去年12月那么風光。
去年第四季度一路扶搖直上的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護盤”的情況下,為何銷量突然大幅跳水?這讓人有些措手不及。行業的方向是否發生了改變?這不僅是廠商關心的問題,也是消費者想知道的答案。
新能源市場迎來開門綠
在去年連續4個月的井噴之后,新能源市場突然就冷了下來。根據工信部的數據,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1.61萬輛,同比增長144%,但是環比下降幅度達到84%。銷量1.37萬輛,環比下降了63%。要知道,2015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生產單月產量達到了9.98萬輛,銷量達3.7萬輛。環比下滑幅度非常大,引起了業界乃至消費者的強烈關注。
“新能源車原本的銷售基盤非常小,原本以為有了國家政策支持,新能源車市場的銷量一旦打開就會不斷創新高,現在這情況讓我有些擔心。”受追漲殺跌心理影響,打算買新能源車的小高決定推遲購車計劃。
當然,1月新能源車產銷的下滑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前段時間國內“新能源車騙補貼”的消息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引力波,不斷傳開,工信部等四部委也開展了調查活動,一些產品未達標準的新能源車難以進入1月市場。毫無疑問,未來新能源車市場會面臨一番洗牌。
其次,1月中旬,工信部發布新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第一批)中,推薦車型由原來3412款縮減為目前的247款,這就意味著,不在新目錄范圍的車型無法享受到相應的政府補貼,也影響了當月的新能源車銷量。
再次,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各種文件,持續從政策層面加大對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支持力度。國家希望新能源車產銷量每年都有遞增,而每年到了第四季度,各地政府為了完成推廣考核任務,都會想辦法提高新能源車的銷量,因此第四季度銷量都會明顯拉高,這一點從歷史經驗可以看出。而在連續幾個月銷量的狂飆突進之后,1月的數據也會有所回落。
長期走強趨勢不變
南都記者詢問了比亞迪、騰勢等企業,發現目前企業還沒有統計出2月份的新能源車產銷量。對于2月的市場形勢,大家的看法有所分化。騰勢汽車市場總監胡曉慶表示,考慮到2月的春節長假因素,本月新能源車銷量將比較接近1月。而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則告訴南都記者,根據歷史數據,結合他的判斷來看,2月的新能源產銷應該會有所恢復。
值得欣慰的是,本月市場有積極的消息傳來。在2月25日北京市首期新能源車指標申請活動中,個人申請新能源車指標的有效編碼共有1.2214萬個,占全年指標的近四分之一。而新能源單位指標的申請更加火爆,本期通過審核的有1898個,一個月即用掉全年指標的63%!毫無疑問,這些指標申請者有著明顯的剛性需求,北京市場將對2、3月份全國的新能源車銷售起到支撐作用。
另外,新能源車的發展得益于國家的政策紅利。春節過后,新能源車市又迎來利好政策。2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組建動力電池創新平臺、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擴大城市公交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毫無疑問,這些舉措將有利于新能源車市的長遠、健康發展。
因此即使在1月份銷量遭遇滑鐵盧,但多位受訪廠商都對新能源市場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結合多位受訪人的意見來看,今年新能源車的銷售高峰期應該還是在第四季度。但考慮到四部委對新能源車騙補貼事件的調查還沒有結束,因此未來幾個月市場還會震蕩起伏。
采寫:南都記者林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