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大戲剛拉開序幕”,在萬科公告不能按期復牌的第二天,王石又在微博上留下了這樣一段話。顯然,王石是期望通過本次重組,在一舉擊潰寶能的同時,一勞永逸地解決萬科股權結構分散、控制權不穩的問題。
而在萬科管理層繼續醞釀重組的同時,寶能方面也開始了反擊,針對外界質疑其資金匱乏,寶能方面近日公開發聲,表示截至2015年年末,僅寶能地產的凈資產就達1200億元,且銷售可觀,因此擁有足夠的資金實力。
“其實姚老板不用拿寶能地產的凈資產說事,房地產目前來說已經是比較透明的市場,大家賣了多少,同行其實心里都有數,而且購入萬科股權的是整個寶能系,主力也是寶能的金融保險平臺,只要這些收購資金沒問題,別人說什么也不怕。”有券商分析師稱。
凈資產總額匹敵萬科?
寶能方面表示,“據某權威估值機構給寶能地產出具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寶能地產目前凈資產約1200億元。相較于輿論盛傳的寶萬之爭中寶能‘蛇吞象’的角色設置,這是一個令人側目的數字。”
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2015年銷售前10的房企中,只有萬科、恒大地產、華潤置地、中海地產、萬達商業這5家企業的凈資產在1000億元以上(A股截至2015年三季度,港股截至2015年上半年),保利、綠地、碧桂園、融創、皆是“甘拜下風”,并且萬科、恒大、華潤置地的凈資產規模也均在1200億元左右,寶能地產自己宣稱的凈資產總額,已經足以匹敵國內2家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的房企龍頭,并且超過碧桂園、綠地控股凈資產近一倍。此前剛剛表示貨值高達4400億元的融創中國,凈資產更是被寶能地產的甩出一條街,僅是其六分之一。
不過,拿出這10家公司的任意一家,在銷售額這一數據上,寶能都難以望其項背。根據寶能地產的財報顯示,2014年公司銷售收入僅為8.37億元,在前幾名的公司中同期銷售額最小的華夏幸福,2014年完成銷售金額512.5億元,兩者相差逾60倍,而其與老大萬科的差距,更是高達257倍,不及萬科當年銷售額的0.4%。此外,2015年上半年,寶能地產全部16個在售項目銷售業績不到30萬平方米,簽約金額22.7億元,實際回款2.22億元。
實際上,根據寶能地產2015年10月份在深交所提交的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 2014年—2015年上半年,其總資產為470億元、514億元,負債余額分別為349億元、397億元,凈資產則為121億元、117億元。這也意味著,寶能地產的凈資產在半年中就暴增了逾10倍,增加的金額高達僅1100億元。
對此,有分析指出,寶能地產在半年內凈資產的大幅提升,主要是來自于其對土地部分的增值計算。
根據寶能方面提供的數據,寶能地產在全國范圍內的土地儲備約2800萬平方米,累計增值超過約600億元。比如,寶能地產2014年6月份進駐合肥,其中合肥寶能城占地1183畝,招拍掛拿地價299萬元/畝,僅僅12個月后,與項目緊鄰的兩個地塊,拍出1070萬元/畝及1880萬元/畝的高價,片區土地價值至少翻了4倍,項目僅土地溢價就高達100多億元。
在寶能地產透露上述數據的同時,其并沒有直接說明凈資產大幅增值的原因,也沒有透露“權威估值機構”的其他信息,只是稱有關數據并非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而是內部財務部門整理所得。
此外,寶能系方面表示,地產業務僅是寶能集團多元化進程中的核心板塊之一,其還擁有金融、物流等核心業務板塊同步發展。
萬科復牌推遲至3月份
而在寶能系為自己辯解后不久,萬科也對復牌一事給出了回應。1月15日晚,萬科發布公告稱,因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極為復雜,涉及的資產、業務、財務等各方面核查工作量較大,相關工作難以在1月18日前完成,無法實現A股復牌,申請繼續停牌。同時萬科表示,將在3個月內,即3月18日前做出重組預案披露。
公告還顯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中,萬科預計將收購多項境內外資產,如前述收購全部成功實施,將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地產核心業務、新業務和海外業務方面的市場地位,并完善公司產品線布局。
對于萬科選擇繼續停牌,有業內人士指出,“‘萬寶之爭’已經讓王石充分認識到萬科股權結構存在的致命缺陷,他也希望可以利用這次重組,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同時,在沒有準備好重組方案時復牌,一方面不能解決萬科的股權結構問題,另一方面雖然可以借由近期大盤深度回調,讓寶能系的資金進一步承壓,但并不一定能讓寶能系爆倉,達不到擊退寶能系的目的。”
此外,從2011年起擔任萬科獨立董事的著名經濟學家華生,近日第一次通過媒體就“寶萬之爭”表態。不過,由于萬科尚未召開董事會會議,華生表示是以經濟學家的身份接受采訪。華生認為,“寶萬之爭”的核心在于寶能是否要收購和控制萬科,但寶能至今并未披露其真實意圖,這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和猜測。此次萬科面臨的危機首先來自萬科管理層自身的懈怠與失誤。寶能如以收購控制萬科為目的,兩強相爭必有一傷,甚至兩敗俱傷或多敗俱傷。最好的結果,是各方把趨勢和風險看清楚,在規則的范圍內做互利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