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日電 據外媒報道,2015年,有100萬難民抵達德國。這些難民現在面臨著盡快融入德國社會的問題,而各聯邦州在財政方面也是不堪重負。因此,德國聯邦政府制定了一些相關措施。
措施之一: 分攤難民

據報道,聯邦政府決定,今后德國的難民分攤工作由聯邦政府統一協調,而不再像迄今這樣由各聯邦州負責。難民的分攤工作還根據"科尼西施泰恩決議"來決定。該決議將各聯邦州的稅收收入和人口數量作為決定難民配額的基礎。據估計,大約50%的申請避難者將獲得在德居留權。由于難民人數過多 ,許多聯邦州在接收難民方面不堪重負。聯邦政府現在設立了"等待中心",負責今后的難民分攤工作。
措施之二:減輕財政負擔

此外,聯邦政府計劃在2016年為各聯邦州總共減少40億歐元的財政負擔。從2016年1月1日開始,聯邦政府為各州所接納的每一位難民每月支付670歐元的安置費,同時各州還將額外獲得3.5億歐元的資金用于安置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截至2019年,各聯邦州可從聯邦政府每年獲得5億歐元的資助用于建造福利房。
措施之三:育兒補貼取消后省下來的資金

在取消了育兒補貼金政策之后,到2018年,從中省下來的資金各聯邦州可以用來加強幼兒園設施建設。例如增加托兒所的接收嬰幼兒能力。
措施之四:確定“較安全國家”

阿爾巴尼亞、科索沃和黑山將被晉級為所謂的“較安全國家”。目的是讓來自這些國家的避難申請者盡快重返家鄉。此外,2015年9月1日之前從這些國家來到德國的申請避難者,均不得在德國工作。這一就業禁令使用于其避難程序審理期間以及申請被拒之后。目前來自巴爾干國家的 避難申請大多數都會遭到拒絕 。
措施之五:開設融入培訓班

另一方面,聯邦政府為擁有“良好被收留前景”者舉辦融入培訓班。他們主要是來自像敘利亞這樣的危機地區的難民。聯邦政府將為這類融入培訓班額外增加資金。難民可以在融入培訓班學習德語和德國歷史 。
措施之六:設立難民收容所

今后,來自“較安全國家”的避難申請者只能在難民收容所等候避難審理程序結束。而來自其它國家的難民今后在難民收容所最多生活半年。到目前為止,他們在這里生活3個月后便可以搬入長期住所。
措施之七:醫療卡制度

從2016年開始,各聯邦州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為難民發放醫療卡。難民可持這種醫療卡直接就醫。迄今難民看病需事先獲得有關部門的同意。
措施之八:嚴厲打擊蛇頭

聯邦政府決定,今后更加嚴厲地打擊蛇頭,對組織偷渡者判處3個月至5年有期徒刑。迄今很多收費向德國輸入難民的蛇頭僅僅受到罰款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