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2015年終盤點之反恐困局:全球勠力同心 反恐“知易行難”
中新社記者 李洋
回顧2015年,反恐成為突出的國際焦點問題。各類恐怖襲擊事件在世界多地接連發生,人員傷亡慘重,引發各界強烈關注和反思。國際社會團結一致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步履依然緩慢而沉重。
國際反恐形勢不容樂觀

從俄羅斯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墜毀,到法國巴黎連環恐怖襲擊;從敘利亞自殺式爆炸事件,到黎巴嫩的爆炸襲擊,一系列嚴重襲擊事件接連發生表明,“9·11”事件以來的國際反恐斗爭開展十余年后,恐怖襲擊的陰霾再次聚攏,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本年度標志性的重大襲擊事件包括俄羅斯客機墜毀、巴黎恐襲以及美國加州槍擊事件。三起事件接連發生,方式各有不同,背后卻都有“伊斯蘭國”的身影,其互相關聯,又互有區別,體現了當今恐襲活動的特點。

俄羅斯客機在埃及墜毀事件發生于10月31日,導致224人罹難,“伊斯蘭國”埃及分支事發當天宣布對事件負責。俄官方認定事件是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將襲擊目標對準民航客機,無疑給國際航空運輸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巴黎恐怖襲擊發生于11月13日,恐怖分子事先經過周密策劃,在巴黎多地同時展開襲擊,將襲擊對象對準普通民眾,造成130人遇難。“伊斯蘭國”宣稱對事件負責。歐洲有關國家尚未完全掌握恐怖團伙制造慘案的所有重要細節,也不清楚恐怖分子之間的相互關系。

美國加州槍擊事件發生于12月2日,導致14人遇難、21人受傷。警方將一男一女兩名槍手擊斃,這兩名槍手后被證實系一對受極端思想蠱惑的夫婦。“伊斯蘭國”曾宣稱他們是該組織的追隨者。美國總統奧巴馬稱,恐怖主義威脅已從有組織的策劃發展成為更加難以預防的“獨狼式”行動。
上述襲擊事件突顯當今反恐形勢面臨的挑戰已十分嚴峻。首先,“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正試圖通過制造更多的襲擊事件博人眼球,同時謀求吸引更多極端主義分子加入。
其次,極端組織發動恐襲的手段更加多樣化、隱蔽化。巴黎恐襲事件就是一起精心策劃的暴恐案,利用了歐洲安全部門的情報疏漏;而美國加州槍擊案則是“獨狼式”行動,警方和安全部門更加難以事先尋獲其蹤跡。
第三,恐怖分子與極端組織間的往來渠道仍難以切斷,例如極端組織人員繼續利用假護照等途徑往來于中東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同時極端組織依然有資金后盾,造成恐怖主義與以往相比更難以管控。
反恐勠力同心刻不容緩
在多起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但國際社會是否能夠通過新一輪反恐舉措遏制類似事件的發生,外界有多種解讀。

“9·11”事件過去十多年,國際社會所要面對的恐怖主義對象和恐怖主義行為有了一些重要變化。目前實施恐怖襲擊的重要主體是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極端組織。法國學者霍斯羅哈瓦爾認為,“仇恨社會的人正轉變為極端主義者”,他憂慮國際社會對于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跨國恐怖犯罪仍缺乏準備。
霍斯羅哈瓦爾稱,“伊斯蘭國”事實上已“具備一個國家的效力”,其為極端分子提供訓練、武裝和資助,而各國政府意識到這一轉變“已經太晚”。
在此背景下,歐美國家打擊恐怖主義的現況值得關注。一方面,歐洲國家面臨的反恐挑戰巨大,急需整合各種反恐資源;另一方面,美國在國際反恐方面仍處于觀望態勢,不愿展現更大作為。
法國等歐洲國家深受恐怖主義之害。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嚴重恐怖襲擊發生在歐洲并不足為奇,暴露出很多現實問題。法國及歐洲在反恐時缺乏情報整合,加之社會不平等及宗教不融合等因素,導致出現目前的反恐困局。
美國官方在當今反恐局勢惡化的背景下,試圖緩和民眾對恐怖主義的憂慮。奧巴馬誓言將戰勝“業已進入新階段”的恐怖主義威脅。但他強調美國現行反恐戰略沒有改變,并拒絕派遣地面部隊打擊“伊斯蘭國”。上海社科院西亞北非研究中心秘書長王震表示,“伊斯蘭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美國反恐戰略的調整應是關鍵的因素。
全球合力反恐的關鍵時刻已經來臨。歐美等西方國家此時不僅需要全身心投入,也應摒棄“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和“非友即敵”的雙重標準。各國均應正視當今的恐怖主義威脅,全面加強反恐合作。而要徹底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還有待于推動政治解決中東棘手問題,重建中東地區政治力量平衡,加強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穩定性,提升經濟水平。通過實現上述目標,當今世界才有更大可能遏制恐怖主義的肆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