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日前撰文稱,一直以來,日本都被視為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毫不夸張地說,重視教育帶來的“人才紅利”,讓二戰后一片廢墟的日本能夠快速重建,而且至少支撐日本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
文章稱,但隨著經濟持續低迷,日本對教育的后續投入嚴重不足,正在失去“教育大國”的地位。11月24日,由全球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經合組織(OECD)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的“教育立國”,正在成為過去的故事。

當前,OECD成員國的教育經費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而日本只占3.5%,低了1.2個百分點,連續6年在30個成員國里排名最低,但日本高等學府的學費卻是30個成員國平均值的2倍多。有五成的OECD成員國都實行了大學教育無償化,幾乎所有成員國都在為學生提供無需償還的獎學金,但學費最高的日本卻沒有。
文章指出,半數以上的日本年輕人不得不靠有息貸款上大學,平均每人畢業后要背負300萬日元的債務,多的高達1000萬日元。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2003年畢業后沒能按月還貸的大學生總數為11萬人,到了2011年,更是瘋狂增至33萬人,截止2012年5月初,已經有1.2281萬名年輕人因沒能按月還貸被列入了日本個人信用“黑名單”。想想可真夠悲哀,知識不僅沒能改變命運,還讓走上社會的大學生無法貸款買車買房,甚至都無法辦張信用卡。
鳩山由紀夫執政時,日本實施了公立高中學費全免政策,無論家庭收入高低,適齡學生都可以免費在公立高中學習。然而伴隨著安倍政權的卷土重來,該政策也自2013年底被宣布終止,令因增稅而赤字連年的家庭哀鴻遍野。還有日本媒體指出,這項舉措其實就是由政府出頭,破壞日本年輕人受憲法保障的享受平等教育的機會。

文章隨后指出,安倍政權的“霸道與小氣”,還體現在國立大學的運營經費上。最近的12年間,由政府支付給各國立大學的運營經費已經縮水了12%,諾貝爾獎獲得者輩出的日本研究環境也正在遭受人為性的破壞。
即便如此,安倍政權也沒打算就此罷手,日本財務省目前審議中的提案還包括在今后15年間,將國立大學學費逐步增長40萬日元,以及今后9年間分期分批讓3.7萬名小學和中學教職員工下崗。
文章最后指出,盡管以上兩項提案遭到了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國立大學協會等的集體反對,但安倍政權又怎會乖乖聽勸。問題成堆的日本如果再失去“教育”這根頂梁柱,未來會怎樣,真是很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