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歐洲議會頂住巨大壓力,以285票對281票通過了一項決議——斯諾登免遭美國引渡。這則重磅消息,讓世界安全形勢立時發生了質的變化,全球安全格局或呈現新的平衡。
斯諾登在推特上寫道:歐盟頂住了巨大壓力,以285票對281票決定免除了對自己的所有指控,并免受引渡。同時他不忘在文后補贊道,歐盟——“游戲的變革者”。 而他的這條推文也被轉推了6400次,9100人收藏。
自從美國2011年開始其“亞太再平衡”以來,世界安全局勢形成了四個重要動蕩區域:中國東海、中國南海、烏克蘭和中東。其中烏克蘭和中東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中國東海和中國南海暫時沒有大的安全擔憂,但10月27日,美國已經在中國南海開始入侵我南海島礁12海里,其名義是“自由航行”,實質上是制造南海混亂,世界安全格局不利于中國。
在烏克蘭地區,俄羅斯直接參與了對東部武裝的支持,令烏克蘭緊張局勢暫時克制,但美國一度引誘北約與俄羅斯開戰。
在中東地區,美國對IS實行剿而不滅的方針,數百萬難民擁向歐洲。
可是,事情終于有了轉機:歐洲議會通過的免除斯諾登被美國引渡的決議,是一項重大的事件,標志著歐洲終于“幡然醒悟”,雖然這件事還只是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決定,暫時還不代表歐洲會與俄羅斯軍事相向,但至少說明,歐洲終于擺脫了美國的控制,能夠獨立地根據本地區的安全形勢做出明智的判斷和選擇。
歐洲做出這項艱難的決定的原因
首先是,2011年9月,美國投行高盛制造了希臘財政緊張(高盛與希臘的對賭協議),并從此讓希臘陷入泥灘中,也令歐洲經濟受到牽連,希臘問題成為困擾歐元的“死結”。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在希臘以及后來的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四國被相繼下調主權評級,整個歐洲特別是歐元區,籠罩在美國評級機構的魔棒之下,歐元美元匯率也由歷史最高1.6035,跌到了最低1.0415,跌幅最高達54.3%。歐洲五國的國債利率一度達到了7.5%,令歐元區國家的經濟雪上加霜。
歐洲對于美國之惡行感到無比的困擾和不解,為什么美國連盟友也不放過?這就是霸權主義!
其次是,據斯諾登2013年報料,美國對全球的國家領導人進行了監控,其中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是其監控對象之一,前法國總統薩科齊,以及前意大利總理都受到了美國的監控,連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也被美國監控,這讓歐洲國家對美國的盟友之約感到徹底失望,實質上美歐盟友關系已經嚴重不信任或破裂。這一轟動全球的事件被曝光后,中國立刻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銀行系統停止使用IBM服務器,對微軟等操作系統索要原代碼(雖然這項協議至今還沒達成,但顯然中國政府加強了安全審查),中國政府部門停止使用微軟的辦公系統,采用國產軟件,隨后,中國制定了新的安全法,還成立了新的國安委,增強了對網絡安全的重視。
相比中國的快速反擊,歐洲方面的反應是遲頓的,近三年時間已經過去了,歐洲才對美國說不,但至少讓我們感覺到歐洲醒悟了。
中國和歐洲都是受害國,都受到了美國的入侵,中國和歐洲就有了更多的在安全方面的共同訴求。
中歐高層互訪開啟中歐關系新篇章
最有影響的訪問,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歐洲四國的訪問,當然習主席享受到了全球最高的禮遇,紅地毯是現任美國總統從來沒有走過的。
接下來,李克強總理也對歐洲進行遍訪,還專門對英國進行了訪問。
歐洲的元首們也開始對中國進行頻繁國事訪問。
今年,習主席對英國的訪問,不但在兩國金融服務和貿易等領域全面合作,還從對全球事務的層面與英國達成了重要合作,媒體評論稱,中英開啟“黃金十年”。
10月2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訪問中國,與中國簽訂了130架空客大訂單。空客還在中國建立了生產線,在原有生產線的基礎上,再建立一條生產線,這也是中國工業4.0的具體步驟之一。
有一件事情令人印象深刻,在今年7月份中歐領導人峰會上,李克強總理幾句話,讓中國與歐洲的心結徹底打開,其中一句是,中國支持強大的歐元。另外,李克強總理用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的“容克計劃”對接,讓這次峰會意義變得格外深遠,容克五次擁抱李克強總理,表示了與中國合作的心情。
從表面上看,中國與歐洲只是在經濟上進行合作,但事實上,除經濟合作外,在金融合作上,也有“新曲”。就在10月29日,上交所、德交所、中金所,三所分別出資40%、40%、20%成立了“中歐國際交易所”,該所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將極大地便利中歐企業上市,相信,在這樣的交易所上市,不會像在美國一樣,受到美國金融機構的空頭狙擊,甚至被逼迫退市。“中歐國際交易所”將成為歐洲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而9月份,歐亞經濟聯盟已經開始討論“去美元化”的事宜,中歐僵硬的關系已經全面開始“融化”。
正因為中歐關系越來越融洽,因而,在國際安全方面,不會存在相互敵視,甚至在許多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國、俄羅斯、歐洲,特別是幾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形成一致意見,抗衡來自美國的霸權,這讓世界安全形勢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再是一邊倒的局面。相信烏克蘭局勢也不會因為美國的點火而把整個北約引入對俄羅斯的戰火中。而實際上,俄羅斯與北約國家并沒有深仇大恨,也沒有利益根本沖突,在石油和天然氣上,歐洲還充分依賴俄羅斯。
對中國南海問題,中國當然有辦法應對美國的挑釁,而一旦美國企圖把南海問題軍事化、國際化,那么,有了歐洲對中國的信任,中國將不再孤單。
筆者相信,中歐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也將不久開啟,從全球層面上看,由于美國奉行霸權主義,將越來越受到孤立,而美國最大的對手中國,已經與俄羅斯達成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歐關系的正常化,以及在安全方面的合作,將是對美國有力的反擊。除了在金融、貿易、航天等領域合作外,筆者也非常期待中歐軍事合作能夠再開花朵,屆時,世界安全格局將呈現新的平衡。(本文作者陳維君系職業投資人、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有著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貨投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