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打破新能源銷售地方保護主義是中央一再重申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只有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才能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長期健康發展。
繼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限購限行之后,10月22日,全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進工作座談會又在北京召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緊迫任務。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強調,“要打破地方保護壁壘,取消限行限購”。針對“限行限購”問題,中央可謂“三令五申”,決心之大前所未有。
在此壓力之下,就連曾在9.29.會議之后仍標示要對新能源汽車按原計劃搖號的北京市,也不得不在10月25日宣布“本期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向所有通過資格審核的申請人直接配置”。中國的語言文字內涵豐富,應用靈活多樣,用“本期”和“直接配置”對中央不限行不限購的詮釋,給人們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種類的限購,亦仍未取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尚未能以新能源汽車的身份進入其門。也就是說國家給新能源汽車的定義,至今仍未得到北京市的承認。國務院副總理所說的“要打破地方保護壁壘”仍未被全部照章執行。
其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并不在乎區區一個北京市。問題是在于北京是首都,其示范效應不能不考慮。這不,前一階段深圳、杭州等都是“不執行”的盟友。打破地方壁壘,開放市場競爭倒不是為了那個廠家多銷售一些產品,重要的是通過競爭,大大促進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水平的提高。正如李總理所強調指出,“加快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緊迫任務。”如果說得更直白一點,那就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戰略機遇。此次習主席訪英,比亞迪拿下倫敦電動雙層客車6.6億英鎊大單和吉利汽車投資3億英鎊(含研發)建電動汽車廠就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在目前情況下,如果地方政府再構筑市場保護壁壘,妨礙競爭、妨礙技術進步,那就是犯下戰略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