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按月領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比過去四處打零工踏實多了。”臨夏縣麻尼寺溝鄉麻尼寺溝村村民馬索菲亞在關灘溝景區擔任保潔員已有兩年,談及生活變化,她臉上掛滿笑容。
臨夏縣關灘溝景區提供保潔、安保、票務、觀光車駕駛、生態管護等崗位,幫助周邊村民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靠景增收”的轉變。
臨夏縣有三岔坪林場、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形地貌豐富多樣,山水川田交相輝映,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如何讓良好的生態真正惠及百姓?當地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構建了“政府主導(州農業農村局)、公司運營、市場參與、群眾受益”的有效機制,探索出一條讓群眾在家門口吃穩“生態飯”、掙足“旅游錢”的有效路徑。
雨后初霽,太子山云霧繚繞,臨夏縣關灘溝景區溪流潺潺。作為景區核心亮點的梅花鹿苑,吸引眾多游客游玩。
苑內,梅花鹿溫順可愛,呦呦鹿鳴不絕于耳。游客在專業飼養員的指導下,體驗投喂樂趣。景區還推出“騎馬”“騎白牦牛”體驗項目,由經過培訓的村民引導員牽著馬和牦牛,陪伴游客漫步山道。
麻尼寺溝鄉關灘村村民王全成是鹿苑的飼養員和伴游引導員。他說:“這份工作有趣又穩定。”
景區通過組織專業培訓,幫助村民了解梅花鹿習性和掌握互動服務技能,推動其從傳統農牧民向特色旅游服務提供者轉型。
景區步道旁的“活力集市”,彌漫著鄉土氣息。村民們自發擺起的小攤上,土蜂蜜、山蕨菜、手工虎頭枕、繡花鞋墊等充滿地域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吸引游客選購。
“現在景區把游客吸引到了家門口,再也不用為蜂蜜銷路發愁了,游客也能吃到純天然的蜂蜜。”關灘村養蜂能手馬力克說。
景區大門外,炊煙裊裊,人聲鼎沸。依托景區客流,村民在通往景區的道路旁開設農家樂,地道的農家菜肴讓游客贊不絕口。
據介紹,為豐富旅游業態,景區還將引入系列兒童游樂設施。其運營模式體現了鮮明的惠民導向:經營者只需繳納基礎清潔維護費即可入場經營,免除了高額租金與復雜分成機制。
景區負責人說:“我們就是要降低門檻,讓周邊有意愿、有能力的鄉親,共同分享景區發展紅利。”(記者 王虎 通訊員 馬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