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12月28日訊
新三板將迎來又一重磅企業,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俗稱“人造太陽”)超導材料供應商西部超導(831628)日前在股轉系統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將于近期掛牌新三板。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西部超導主營為高端鈦合金材料和低溫超導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是我國航空用鈦合金棒絲材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低溫超導線材商業化生產的企業,也是目前國際上唯一的鈮鈦(NbTi)錠棒及線材全流程生產企業。
新三板論壇注意到,西部超導控股股東為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后者隸屬陜西省財政廳,為國內重點稀有金屬材料研究基地和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國內首個軍用科研生產基地項目的建設依托單位。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還控股上市公司西部材料(002149)。值得一提的是,西部超導原計劃在上交所IPO,并曾于2013年8月份進入IPO初審。
西部超導獲多家國資創投和金控公司戰略入股,包括深創投、光大金控、陜金控等都是公司的主要股東。
財務方面,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為18.51億元,凈資產為6.63億元。從2013年看,公司年營收規模已超過6億元,凈利潤也超過6000萬元,毛利率約為30%。
“人造太陽”超導材料供貨商
新三板論壇注意到,西部超導的低溫超導材料主要是供給ITER 組織用于人造太陽計劃,主要客戶為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ITER組織關聯方)。而鈦合金產品主要消費群體是航空鍛件廠,最終用于軍用飛機制造。另外,由于ITER組織每年的采購需求不同,對公司超導材料營收影響較大。
公司披露的前五大客戶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分別向公司采購超導材料3077萬元、2.19億元和8471萬元。其中2013年時為公司第一大采購客戶。
資料補充:“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建造約需10年,耗資50億美元(1998年值)。ITER裝置是一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托克馬克,俗稱“人造太陽”。2003年1月,國務院批準我國參加ITER計劃談判,2006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ITER談判聯合小組代表我國政府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草簽了ITER計劃協定,標志著ITER計劃實質上開始正式執行。
微信號:zqsbxsb
新三板論壇微信公眾號將每日更新新三板公司精彩內容,更多新三板公司精彩價值點評請登錄證券時報網新三板論壇(xsb.stcn.com)。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