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滾動 > 正文

莊心一:法治是資本市場善治的根基
2014-12-28 18:50:07   來源:證券時報網   評論:0 點擊:

證券時報網12月28日訊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在12月27日上交所主辦的第五屆“上證法治論壇”上表示,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法治是資本市場善治的根基。法治引領、推動和保障了資本市場的發展,資本市場的法治實踐也推動了我國法治的進步和完善。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新國九條”,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務。要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扎實做好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監管執法的各項工作。

一是要以股票的發行注冊制改革為核心,推動修改完善證券法等市場基礎性法律制度。莊心一指出,市場廣泛關注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絕不僅僅是股票發行方式的簡單變化,而是事關市場運行機制和監管理念的基礎性重大變革。考察不同國家和地區注冊制的做法,一致的要求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監管者關注的是信息披露的質量,并不負責對發行人及其證券進行價值判斷,發行時機、價格也完全由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根據市場情況決定。證券法修改是注冊制正式實施的前提,要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對證券法的修改工作,通過對現行證券法關于證券發行核準制的制度調整,明確厘定注冊主體、注冊要求以及注冊程序等安排,特別是要從法律上清楚界定信息披露的要求和不同主體對信息披露的職責邊界,嚴格落實發行人的誠信責任和中介機構的把關責任。同時,要豐富和強化監管機關的執法措施和執法手段,完善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制度,為堅決懲治注冊信息虛假行為,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提供完備的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要以監管轉型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行政執法效能。證監會從本質上說是監管執法機關,要從過去過多的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把工作重點切實轉到加強監管執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上來。一方面,要繼續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把該放的審批項目放開、放到位,最大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對確需保留的審批項目,也要降低門檻、優化程序、公平透明,進一步簡化審批方式,方便當事人。另一方面,要學會并敢于運用事中事后監管的手段和方式,通過業務規范。行為標準。監管措施、行政處罰等方式,引導和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特別是要進一步整合監管資源,完善執法體制,加強執法力量,著力打擊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三是要以解決投資者經濟利益救濟難題為目標,健全多元化的糾紛解決和利益補償機制。欺詐發行、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發生時,投資者最關切的往往是經濟損失能不能挽回,而這恰恰是目前投資者保護的薄弱環節,也是下一步必須加強的重點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證券侵權民事賠償司法解釋,有效解決民事賠償訴訟面臨的實際問題,支持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維護自身權益;要積極穩妥推進行政和解試點工作,對于符合行政和解條件的特定案件,可以通過與案件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由當事人交納和解金的方式補償投資者;要不斷提升行業調解專業化水平,推動專業化調解組織建設,推進訴調對接、仲調對接,不斷拓寬證券期貨市場矛盾糾紛解決渠道。

四是要以公開透明為原則,積極營造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信息披露是公開原則的核心內容,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立足于區分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不同特征,建立差異化的披露要求,進一步加強首發信息披露與持續信息披露在披露事項、標準上的銜接,不斷總結信息披露實踐,有針對性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在強制信息披露基礎上,鼓勵自愿性、差異化信息披露。同時,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決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以切實規范和約束市場主體及監管機關雙方的行為。

五是要以構建創新與法治的良性互動關系為手段,形成法治引領和保障改革創新、改革創新在法治軌道上進行的新常態。創新是資本市場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沒有創新就沒有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好創新,需要準確認識和把握改革創新與法治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動態平衡,良性互動:一方面,市場所有改革創新都必須于法有據,改革創新應當尊重法律權威、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另一方面,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主動引導和保障改革創新。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時上升為法律;實踐條件還不具備、需要先行先試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要及時修改和廢止。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

相關熱詞搜索:莊心一

上一篇:商務部:2015年做好京津冀一體化等16個專項工作
下一篇:西部超導攜“人造太陽”元素登陸新三板

分享到: 收藏

精華推薦

右側版權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財經時報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財經時報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供稿服務

  違法信息舉報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cncaijing@163.com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所有版權 中國財經時報網

  聯系郵箱:cncaijing@163.com              技術QQ:3570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