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宣布,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等6家公司將作為首批入選企業,開展央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等“四項改革”試點,這標志著醞釀已久的央企改革有了實質性進展。央企改革將給資本市場注入正能量,推動整個資本市場定位發生質的變化。但是,這場改革能否帶來真正的牛市驅動力,還存在不同解讀。
競爭性領域先行先試
國資委公布的首批試點央企名單有: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3.10% 資金 研報]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新興際華集團[3.83% 資金 研報]有限公司,這6家公司作為“四項改革”試點企業。國資委方面表示,未來試點工作將梯字展開,符合條件的企業將及時納入試點。據悉,國資委監管的大型央企共112家。
試點企業均為競爭性領域企業,沒有壟斷性企業。國資委表示,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改革試點是本著先易后難的原則。試點目的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改革。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階段。
壟斷行業破冰值得期待
本次亮相的試點名單也引發一些質疑,大家期待更高的壟斷性行業公司沒有納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像石油、電力、通信等壟斷行業,才是民資更愿意進入的,而一般基建類的企業民資是沒人愿意投的。另外,此前與“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并列提出的“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也沒有列入本次試點范圍。
專家預計,下一步國資委還將在時機成熟時,繼續推出改革試點,側重“啃硬骨頭”。包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壟斷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即在石油、電力、鐵道、通信行業中挑選試點央企,以及選取由私有制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等。專家建議,能源、文化、醫療、金融等行政壟斷行業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總體看,壟斷行業破冰值得期待。
四項改革影響深遠
六大試點央企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吸引市場資金關注。事實上,相比而言,“四項改革”中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和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更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未來或涉及相關上市公司的重組整合,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混合所有制改革則涉及上市公司國資股東減持等問題。
國資改革確實能給相關上市公司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市場也確實對改革效果寄予了很高的預期。這主要因為國資改革有很多方式,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注入、資產重組以及股權激勵等,而國資改革對于相關國企的利好效應也很直接,將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拿央企整合來說,大致有3種模式直接影響上市公司:一是對旗下公司的業務進行整合,解決同業競爭,進行兼并重組;二是整體上市,通過向旗下公司注入優質資產;三是引入民營資本,使得股權結構更為合理。投資者可以關注通過整合盈利能力有望明顯提升的相關公司。
根據官方統計,到2012年底,全國共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38.5%,市值合計13.71萬億元,占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1.4%。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占A股市值過半,僅6家試點央企持有上市公司股票達20只。國企改革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不可低估。
政策利好待落實
未來國資委簡政放權、取消或下放的審批事項,將率先在試點企業落實到位。國資委表示,對試點需要解決的政策性問題,從有利于改革的角度研究解決,在不越法律法規“紅線”、不碰國有資產流失“底線”的前提下,多開“綠燈”,少踩“剎車”。根據整體部署,7月份國資委還將在更大的央企范圍里下放21項權力,到9月份下放權力項目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國企改革的啟動意味著,國企占用的龐大資源可能被更有效率利用,從而提升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因此,市場對此做出積極正面回應是非常合理的。當然,股價的上漲潛力取決于改革利好的力度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