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輪中央巡視現已進入收尾階段。昨日,5個中央巡視組通報了在河南、遼寧、甘肅、復旦大學、中糧集團發現的問題,河南、遼寧、甘肅三省被指出領導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標、工程建設。(7月8日新京報)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后,中央巡視組已展開三輪巡視工作,而且在即將結束的第三輪比此前兩輪巡視涉及單位更多、范圍更廣,巡視組也由10個增至13個,并且還從巡視方式上做到了創新,不拘泥于以前的明察暗訪。截止目前,有5個巡視組已曬出了問題“賬單”。
公眾對于“賬單”曬出了什么是急于想知道的,而且“賬單”也是體現巡視組的“成果”的一種方式。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隨著違紀違法的大大小小官員的相繼落馬,相信廣大黨員干部都能夠深刻領會“打老虎、拍蒼蠅”,“正風肅紀”的含義,能夠進一步做到嚴格要求自己,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群眾聯系。
但是,反腐越深入,我們也看到部分干部依舊存在僥幸心理,給腐敗穿上“隱身衣”,挑戰黨紀國法,但是筆者認為,最終只會得不償失。曬出的“賬單”中,甘肅、遼寧、河南三地均有腐敗問題,而且都牽扯到工程建設,工程確實是一塊“肥肉”,有些投機取巧者稍稍一運作一轉手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利益大風險小,自然而然成了很多干部愿意“插手”的事兒。
所以,正風肅紀的大方向把握好之后,更要注重細節的查處,嚴懲鉆空子的官員。特別是問題“賬單”公開出來之后,更要加強整改力度,限定整改時限,督促整改效果,讓整改工作真正的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