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點建設新型煤炭物流基地
煤炭生產和需求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決定了保障煤炭供應的重點要放在提高煤炭調入省市的保障能力,而實現煤炭的清潔利用問題也需要找到有效載體。煤炭市場的波動主要受供給波動和需求波動的影響,對煤炭主要消費地來說,要保障煤炭市場的穩定運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提高物流保障能力和儲備能力來對沖生產波動和需求波動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煤炭主要消費地、多種煤炭資源匯集地建設新型煤炭物流基地,通過科學優化和整合物流資源,實現“多對一”及“一對多”的煤炭資源整合、集中運輸和配送管理,不僅可以提高物流規模經營的經濟效益,采用現代化技術設施,節省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環境,還能通過物流中心的集中、適量煤炭儲備,優化煤炭資源的配置,提高對下游煤炭消費企業的供應保障能力。
進一步完善煤炭流通體系的政策建議
目前我國煤炭供應鏈的脆弱性和煤炭運輸、使用過程中的污染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保障煤炭市場的穩定供應、健康發展和煤炭的清潔利用,需要針對煤炭市場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障礙,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
(一)及早明確西部能源外送的方式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西部能源外輸方式有兩種選擇:輸煤或者輸電。如果確定以輸煤為主,必須要及早規劃布局煤炭外輸通道;如果確定以輸電為主,則需要及早規劃布局電網建設。即,不同的輸送方式決定了不同的輸送通道建設。輸煤或輸電是大的戰略問題,只有盡快明確西部能源外送的主要方式,才可能對煤炭的外送量做出準確判斷,并據此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
(二)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消除煤炭流通環節的扭曲
長期以來,鐵路運輸環節的體制扭曲、低效率以及非正規收費,是煤炭流通費用高企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鐵路專線建設本來就滯后于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長,而政府公布的正規價格往往又偏低,結果導致鐵路運力出現嚴重短缺。而在獲取鐵路運力的過程當中,大量隱性的非正規收費推高了煤炭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緩慢,鐵道部門自身負債率高企,建設鐵路心有余而力不足,與此同時大量的社會資金卻不得其門而入,運力供給增加面臨體制瓶頸。建議抓住鐵道部機構改革和政企分開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機制改革。針對目前鐵路部門負債較高和煤運通道建設滯后的情況,放開新建線路的市場準入,可考慮以煤炭運輸通道重大項目建設為試點,積極吸引多元主體進入,加快煤炭通道建設。同時,加快解決物流節點布局不合理、流通設施無法滿足煤炭物流需要的問題。
(三)及早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布局建設新型煤炭物流基地和流通整合平臺
建立現代化的煤炭物流供應體系,需要具備現代化的煤炭物流基礎設施。在煤炭市場供求格局和發展環境變化后,缺乏能夠對煤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清潔利用的流通基礎設施成為目前我國煤炭物流供應體系中的一個薄弱環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是我國煤炭凈調入量最大、綜合運輸交通體系(特別是低成本的海運和水運優勢突出)最為發達、煤炭供給來源最為多元化的地區,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建立新型煤炭物流基礎設施的條件也最為成熟。建議及早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選擇同時具備海運和內河運輸條件,能夠滿足轉運、現代化倉儲和流通加工、配送所需的碼頭(岸線)布局建設新型煤炭物流基地,以此提升煤炭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和安全性,并通過對物流中心的集中、適量儲備,增強煤炭持續穩定供應的保障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建設新型煤炭物流基地要突出兩方面的功能創新。
一是新型煤炭物流中心的建設要突出對煤炭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提升煤炭流通價值。煤炭流通環節多、成本高是終端煤炭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源所在。目前我國的煤炭流通仍以傳統的煤炭運輸為主,流通加工、倉儲、配送、供應鏈整合與服務功能還比較缺失。要通過建設新型煤炭物流中心,創新物流模式,搭建起集煤炭商流信息服務、物流的運輸、加工配送服務以及物流金融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煤炭流通平臺,創新進而優化煤炭物流資源,進一步提升煤炭資源配置效率和物流運作效率,通過提升煤炭供應鏈的穩定性增強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的能力。
二是新型煤炭物流中心的建設要體現安全、綠色、環保的要求。煤炭易燃、易揮發和揚塵,安全隱患大、環保問題突出。長期以來,我國煤炭碼頭、倉儲中心等煤炭重要物流儲運基地的環保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特別是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一些煤炭碼頭、倉儲中心與城市定位不協調,與周邊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發生矛盾的問題日益突出。有必要借鑒荷蘭、日本等國的經驗,建設安全、綠色、環保的新型煤炭物流中心,最大程度解決煤炭倉儲、流通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