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倉行業:三個季度以來首次回補金融股
從數據統計的二季報行業配置情況來看,權益類基金(只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債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前五大重倉行業為制造業、軟件信息技術、金融、批發零售和房地產業。
從基金主要增倉行業來看,大幅加倉了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信息技術、文化傳媒和農林牧漁行業,增倉幅度均在0.20%~0.40%之間;基金三個季度以來首次回補了金融股,金融業配置比例較上季度增長0.91%,新增82.17億元的資金流入。一方面金融業仍是基金前三大低配行業之一(前三大低配行業分別為金融業、采礦業和交運倉儲,低配比率分別為18.35%、10.88%和2.92%)。另外,這與定向調控政策初見成效,市場預期經濟有所企穩有關,再有,這可能與第二波IPO開閘,市場部分資金看好券商股以及自貿區帶動的銀行股有關。
相比之下,房地產行業和制造業是二季度基金不太看好的兩個行業,累計資金流出分別為35.45億和88.21億元。地產股被減持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產政策調整對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銷售形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樣受到牽連的還包括建筑行業,因此也能看到重倉房地產的基金在4、5月份損失慘重。不過,隨著近階段近30個城市的限購政策逐漸放開,相信在三季度這一緊張情緒會得到緩解。萬科A等地產龍頭股自7月初開始持續走高,不排除基金等機構已經補倉。
制造業的減倉也可以從下面的重倉股變動數據中看出一些端倪,基金退出原材料加工和設備制造個股的意念比較強烈,也形成了本季制造業整體“失寵”的態勢。不過,對于這類范圍廣、周期性比的行業,季度間的波動一直比較大。
重倉股:減持大消費和醫藥,青睞TMT
據數據統計,二季度權益類基金重倉股數量949只,較上季度增加45只,從持有市值來看,排名前三的重倉股分別是伊利股份、格力電器和中國平安,其中持伊利股份總市值147.5億元,是排名次席的格力電器的一倍有余,共有129只基金持有。但權益類基金在二季度對消費類行業的個股減持相當明顯,伊利股份雖然排在第一,但本季減持幅度在權益類基金中最大。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總市值共計流失50.81億元,63只基金不再持有該股票。不過,這可能與伊利股份6月3日遭遇利空報告有關,近期伊利股份已經隨藍籌股回暖表現而呈現探底回升的態勢。
相同板塊的雙匯發展雖然本季度依然還在前十大重倉股中,但市值流失超過10億元,16只基金對其失去了興趣。受此影響的大消費概念個股還有貴州茅臺和醫藥板塊的云南白藥,本季均已從前十大重倉股中消失,其中后者基金持有市值蒸發余26億元,持有基金數量縮減了19只,目前僅35只基金持有。此外,本季被調整出前十大重倉股的還有青島和海康威視。另一方面,本季共有四只個股新晉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三安光電、上海家化、恒瑞醫藥和長安汽車,其中長安汽車基金持有市值增加18.64億元,新增42只基金持有,也是二季度基金主要增持的個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