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入市為時尚早
NBD:我國公積金制度是在上世紀90年代效仿自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我國能否真正效仿新加坡模式,將公積金與社保合并,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
汪利娜:中國社保資金與公積金不能合并的理由很多:一是兩種資金的用途差異極大,不宜混合使用;二是功能不同,社保資金實行“現收現付、社會統籌加個人帳戶”的模式,社會統籌部分是典型的公共品或公共財產,不排除任何需要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的人群,而且是無償的。而住房公積金沒有社會統籌功能,“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于職工個人所有”。社保目前個人賬戶存在空賬運行情況,如果把公積金合并進去,那么公積金很有可能就為社保填補窟窿;三是兩者的業務不同。社保基金的主要業務是社保基金的征收、監督、處罰支付和資金的保值增值。而公積金的業務是資金的歸集與貸款,其本質上是一種金融業務。
更何況,中國與新加坡國情不同,新加坡是個城市國家,只有400萬人口,中國擁有13億人口,很難完全效仿新加坡制度。所以,社保和公積金還是應該切割清楚。
NBD:公積金能否進入資本市場?
汪利娜:是否進入資本市場,首先需要明確兩個前提條件,首先是要搞清公積金資金性質,姓“私”還是姓“公”,征得資金所有人的同意和認可。第二,要明確進入資本市場后,增值收益的歸屬和分配,由誰來享有?是資金管理中心還是返還給資金繳存人?第三,公積金該不該入市,其入市的目的是什么?入市能否解決資金沉淀、使用率低和增值保值的問題?入市的先決條件和制度保障是什么?這些問題沒有解決,談公積金入市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