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
北大法學碩士賣米粉月營業額15萬
北大碩士賣米粉兩個月連開兩家店
張天一: 2014年6月27日,我們的第二家米粉店開業的第三天,北大法學院畢業典禮倒計時一天,我獨自一人在電力清理了4月4日賣米粉以來所有的營業數據。84天前,我們四個人湊了15萬塊錢,懷著忐忑的心情,開了伏牛堂這家小店。而兩天前,我們同樣懷著忐忑的心情,糊里糊涂地開了第二家店。 唯一讓我不那么忐忑的,就是一萬四千碗這樣的一個數字。它讓我知道,至少有些東西,是踏踏實實的。
張天一: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支持,今天是6月25日,我是6月28日正式畢業了,然后在畢業前伏牛堂這個東西也算是我個人的人生去向,跟兄弟們一塊,也算是走上正軌了。
伏牛堂合伙人一起開會
張天一,伏牛堂米粉店創始人。2014年4月4日,24歲的張天一和他的三個合伙人,24歲的周全、25歲的柳嘯、25歲的宋碩一起,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一個37平米的角落里開了他們的第一家米粉店。6月25日11點零八分,他們迎來了第二家店的開張。
張天一:我們有下一個目標,我們希望在今年年底的時候用朝外soho這家店,賣掉10萬碗粉,用掉七頭牛,所以這是伏牛堂,我們覺得把再大的事情化成一碗粉這樣的小事情,最后總能夠做的踏實,做得好。今天我們開業,大家一會敞開吃,敞開喝,謝謝大家。
宋碩:歡迎光臨
張天一:歡迎光臨,各位。
14362碗,重達一萬斤米粉,84天的歷練,作為創業者,他們收獲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這一次,面對紛至沓來的食客,伏牛堂的幾個合伙人,顯得更加從容,信心滿滿。
張天一:粉的話應該是一樣的,但是心態不一樣,更淡定了。
宋碩:心情是一樣的激動,但我這個粉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粉越來越好吃。
柳嘯:比較激動,我們從一家小店到現在就到120(平米)的店,我覺得我們還是很有收獲的,成長了不少。
張天一:一二三,加油。
身為伏牛堂米粉店發起人的張天一,更為引人關注的身份是北京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這個不知讓多少人都無比仰慕的身份,似乎注定了他同樣會有一個令人艷羨的職業去向,但在張天一看來,這樣的路走起來并不那么輕松。
張天一:我有個生活感觸非常深刻,就是東三環那個路,國貿橋那兒永遠堵車,我就想國貿是一個好地方唄,人人都想去,但是你看人人都想去的好地方,結果可能并不是大家都到的地方,直接都堵在路上。我是急性子的人,堵車會讓我非常著急,這會體現在我做人生選擇上,我會選一些看上去不那么主流的路,可能別人會認為繞,但是我知道它這個路不堵車。
這條在旁人看來繞遠,但在張天一看來卻不會堵車的路,就是自己創業、賣米粉。可這樣的選擇與“北大法學碩士”的身份大相徑庭?;I備之初,連張天一自己內心都充滿了斗爭。
張天一:包括怎么跟老師說,跟同學說,就包括我這事做的在早一段籌備的時候也沒好意思跟老師同學說。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為什么?
張天一:覺得人家都是拿各種offer,高大上那樣的,這個部,那個部,這個總行那個什么的,因為人總是社會動物,還是有一點,肯定是有思想斗爭的。
學習了六年法律,結果卻轉行賣一點都不“高大上”的米粉,這樣的決定,讓張天一的父母也大跌眼鏡。
張天一:一開始就覺得有點震驚。(父母)就覺得,可能覺得會去當公務員啊,或者會去律所。
而讓張天一最終能堅持己見的另一個原因是他一次偶然看到的日本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89歲的小野二郎的故事。五十多年來,小野二郎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好壽司,而他的壽司被譽為是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小野二郎也因此被稱為“壽司之神”。
張天一:一件小事情,人做了一輩子,然后做到80多歲的時候被人稱為神,這樣的一種感覺,至少讓我非常的神往,覺得太厲害了。
這部紀錄片張天一反反復復看了十多遍。主人公的堅持和成功,似乎給他的職業選擇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樣本。張天一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里,很快找到了三個合伙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碩士柳嘯、放棄了美國高校MBA全額獎學金的宋碩、在深圳早已有穩定工作的周全。2014年4月4日,他們的伏牛堂米粉店順利開張。
張天一接電話預約。
張天一:您什么時候過來?晚上幾點鐘?您幾個人?三位是吧?
食客:這怎么坐啊
張天一:六位那個,是吧?
食客:不止六位。
張天一:怎么辦呢?
食客:這沒地啊
張天一:您見著空座就坐,您先看吃什么?
食客:扁牛,一二三四五六七。
這間不足40平米的小店,是伏牛堂的第一家店,自開業以來,食客就應接不暇。
張天一:第一家開業的時候,那真是好幾宿沒怎么睡過。聽人說話像在200米以外那種說話,非常飄忽,各種事情,著急上火。
熬湯、燒水、煮米粉,招呼客人。營業之初,他們甚至每天都要干活到凌晨兩三點,短暫的休息過后,凌晨五點接著上班。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想起來覺得怎么樣?這是什么意思?
張天一:深深的回憶,過了那段以后,現在覺得什么都不累了。
柳嘯:就是。
張天一:什么都不怕了。最難都熬過來了。
柳嘯:有時候累都不知道,都不喊累,不覺得累。
熬過了創業之初的艱辛,熬過了找人難、找錢難、找地方難,對張天一來說,這些磨體力的事情并不是他們真正的困擾,而突如其來的被關注,讓他更擔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張天一:就是人臉放大毛孔是很難看的,就是你被放大做很多事情,都會很難做,那些磨的是體力,但是被關注磨的是心,比如大家帶著很高的期待來,但實際上你就是一個小店,幾個沒經驗的學生做的,大家不會管你,因為在學校你是學生,進入社會沒有人會把你當學生看了,那你做一家店,你就應該對消費者,讓消費者滿意。
從2月份籌備到6月25號第二家店開業,五個月的時間,為了更好的滿足慕名而來的食客需求,四個伙伴只休息過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