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一:我們那會想休息都不敢休息。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為什么?
張天一:我們開玩笑說,說我們小店比較有社會責任,不能隨便休息,一休息我們吃飯,人開車過來,一看你這沒開門,人家肯定生氣是不是。
就像伏牛堂的這些90后小伙子們衣服上寫的“霸蠻”一樣,再苦、再累、再沒經驗,他們也要堅持做下去。
張天一:霸蠻是我們湖南的方言,就是那種怎么說呢,就是干事特別認死理那種,干不了也要干,湖南人的精神特質。
第一家店開業兩個多月時間,事無巨細,都需要這四個90后的小伙子們自己做決定。但重復的日常瑣事對他們來說并不是負擔。
張天一:其實我真的收獲干這些瑣碎的事,因為在我這個年紀,我覺得人特別容易有想法,人一有想法就容易不樂意做一些具體的事,只能樂于想,所以我覺得其實真正磨煉人就是干這些瑣事,瑣事都干不好還能干什么事。
生意火爆的伏牛堂米粉
如今,米粉,這個曾經街頭攤邊的小買賣,最不打眼的營生,讓這幾個小伙子打理得有聲有色。開業僅僅兩個月,伏牛堂的月營業額就達到15萬元,利潤30%。這遠遠超出了張天一的想像。
張天一:挺厲害的概念,一般做餐館開業前半年甭想賺錢,肯定是賠錢,我們這反正也是瞎胡鬧吧,還不錯。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們是怎么做到的,這么難?
張天一:用心唄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具體有沒有什么?
張天一:我們會做一些很好玩的想法,然后我們干的一些好玩的事,比如干吃辣椒挑戰賽。
為了擴大影響力,四位合伙人不僅每日辛苦賣粉,還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賽事活動的互動營銷,把出身平民的一碗粉打造成了環球財富中心的豪門盛宴。
張天一:防毒面具終于到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要那個干嘛?
張天一:我們要做一個策劃。我們要做一個很好玩的活動,我們要做世界上最辣的湖南牛肉粉,我們買的那個辣椒,辣度系數非常高,所以烹飪炸這個辣椒油要帶防毒面具,然后我們之后會在這搞那種比賽,十分鐘吃完這個玩意的,我們就會送你很多很多東西。
張天一:要表現出那種妖精現形的感覺。
宋碩:那你這樣。
張天一:我要怎么樣?
宋碩:那你滾一下吧。
張天一:我滾?
宋碩:來回的。
張天一:行了吧。
宋碩:再來一次。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你剛才打滾是給挑戰賽做預告的嗎?
張天一:對。吃下去終生VIP,價值128元,霸蠻會員衫一件,還有永載伏牛堂史冊,獲得辣耐力王者稱號,湖南人永遠發不出來的5個字,這個你會發嗎?
不到一會兒功夫,這個最辣牛肉粉地獄挑戰賽的廣告就出現在了伏牛堂的官方微博,緊接著很快就有人上門挑戰。
食客:有我們湖南的味道,哎,停止了,快快快。
這位食客僅僅用了三分鐘就吃完了一碗最辣牛肉粉。在伏牛堂,像這樣用心的營銷方式并不少見。幾個人隨時隨地碰撞出的思想火花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出現在伏牛堂。
張天一:周全,我得意之作,怎么樣?
周全:這五個字什么意思?
張天一:闖嘛,開創者,信,他是follower,他跟隨馬克思,也有自信的意思,信仰,干,就是敢想敢干。霸,革,剛好就是能夠描繪我們的一些特質。我那天晚上在床上半夜想到的。你整天做這事,你做夢都會想這事。
現代網絡的即時互動營銷,不但迅速招來了客源,還引起了風投的注意。第二家店開業的前一天,伏牛堂得到了他們開店以來的第一筆投資。
張天一:走。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現在去哪?
張天一:去泰康金融大廈那邊簽合同。
張天一:也是在微博上看見我們了,然后也挺想來跟我們一塊干的。
新生的伏牛堂,在它還沒有過百天生日的時候,就因他的口碑和業績,贏得了金融資本的青睞,這讓張天一有些興奮。
張天一:還是很高興的,可能算第一桶金吧,可以多干一點事情了。
6月25日,張天一和伙伴們的第二家米粉店正式掛牌營業。伏牛堂開啟了連鎖經營的第一步。
張天一:開業了81天以來,發現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做好一件看上去很簡單的小事情。
周全:在今后肯定要對自己提更高的要求,然后來滿足我們的顧客
宋碩:然后不辜負他們(顧客)的這種信任。
柳嘯:把常德米粉覆上我們四個年輕人的烙印。
同學:大老板親自過來了。
張天一:別別別, 一會兒回去還得賣粉呢。
在北大法學院畢業的張天一的畢業典禮
張天一和他的合伙人把小小的米粉店開得有聲有色。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堅守與樂觀、看到隨時迸發的創意火花、也看到了90后從不言敗的青春故事。而與他們有著異曲同工的還有另外幾位大學畢業生。他們同樣放棄了傳統思維,身體力行,為夢想付出。
IT精英男辭職賣肉夾饃新品牌顛覆傳統生意
前不久,一篇名為《我為什么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狂傳播。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幾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