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收到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發送的兩份喜報。
喜報中表揚了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兩名急救護士在120中心任接線員工作中的優異表現,兩名調度員在工作崗位上通過專業的電話溝通指導家屬為窒息者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為呼救者提供了清晰通俗易懂的指令,并成功幫助兩位氣管異物患者現場及時排出異物,挽救了一老一幼的生命。
事情是這樣的,6月12日21:19分。住在互助路百花路世紀馨港小區的68歲老人出現了氣道異物情況,緊急時刻,家人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實習調度員袁泓在接到報警電話后,一邊迅速派出就近的救護車趕往現場,一邊在電話里做出以下專業指導。
【資料圖】
袁泓:你好,這里是鄭州市120急救中心。
家屬:你好,我媽吃東西噎住了,現在嘴唇都紫了。
調度員袁泓詢問家屬得知,老人在吃飯時突然哽噎,情況緊急,她耐心地、專業地通過電話指導家屬冷靜操作。
袁泓:您先站在老人身后,從背后抱住她的腹部,做好了嗎?
家屬:好了。
袁泓:現在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于老人的肚臍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擠壓。
通話過程中,家屬在袁泓的指導下,反復實施操作,最終順利幫助老人吐出異物。
袁泓:現在病人怎么樣了?
家屬:吐出來了,嘴唇也紅潤起來了,謝謝你!
很快,救護車也已趕到現場,見老人已脫離危險恢復正常后才放心離開。
6月18日17:32,一6歲兒童吃糖果噎住了,家屬現場撥打了急救電話,調度員趙常亮在接到求救電話后,耐心專業地通過電話指導家屬冷靜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成功施救,順利幫孩子吐出異物。
甜甜的果凍、美味的堅果……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奪走人的性命,生活中也不乏出現因第一目擊者缺乏急救知識和技能,讓很多人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導致死亡的悲劇。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廖煜說:“喜報傳遞的不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對醫院服務品質的最好認可。作為醫者,治病救人是本分,更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相關鏈接:
如果您或者身邊的人吃東西氣道被堵住了,您會怎么做?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廖煜說,食物、異物卡喉常見于進食或口含異物時嬉笑、打鬧或啼哭而發生,尤其多見于老人、兒童。表現為突然嗆咳、不能發音、呼吸急促、皮膚發紫,嚴重者可迅速出現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異物卡喉的患者,不能說話,不能呼吸,也不能咳嗽。此時患者可能會用一只手或雙手抓住自己的喉嚨。
成人如何做?
救護者站在病人身后,從背后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內按壓于受害人的肚臍和劍突之間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擠壓,反復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如果病人是孕婦或肥胖的人,救護者的兩只胳膊從腋下抱住他的胸部。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抓住拳頭,放在兩乳頭連線的正中間進行擠壓。
如果窒息患者已經意識不清,那么上述方法就不適用了。
這時候可以將患者面朝上擺正,臉偏向一側,然后一手的手掌根部放置在肚臍與肋骨中間,另一手覆蓋在手掌上,迅速向前向內沖擊。
嬰兒如何做?
將嬰兒的身體扶于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嬰兒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嬰兒背部兩側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側,或取坐位,并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復上述動作,直至異物排出。
如何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的后幾個步驟,或稍稍彎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以物體邊緣壓迫上腹部,快速向上沖擊。重復上述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徐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