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柳真真 楊海楠
7月31日,吃罷早飯,寶豐縣李莊鄉翟莊村村民翟保有便出了門,到該村農家書屋“充電”。只見一排排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三五村民或坐或站,正聚精會神的閱讀。
“之前在這看的那本關于養羊技術指導的書還真管用,不僅有現代養羊的好方法,還有防病治病的小妙招。現在空閑了,我再過來看看,多學點新技術,真是太方便了!”在該村農家書屋里,養羊戶翟寶柱一邊看書,一邊認真在本子上記下書中的要點。
目前,李莊鄉26個行政村(居委會)均已建立了農家書屋,農家書屋選址一般在村文化活動中心,書屋使用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上,均配備有書柜、桌椅等基本閱覽設施,每個書屋藏書約400余種、3000余冊,書籍種類涉及科技、文化生活、種植養殖等,為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推動了鄉風文明的建設。
“原來大家茶余飯后都是到廣場上閑聊消磨時間,自從有了農家書屋后,村民們一有空閑就來看書、借書,這里已經成為了大家學習技術、快速致富的‘加油站’。”翟莊村黨支部書記翟德龍說,他們經常更新書籍,來看書的人越來越多,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促進了鄉風文明和諧。
而翟莊村的鄉風文明卻遠不止于此。
今年以來,寶豐縣以“五星”支部創建工作為引領,通過“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模式,充分發揮農家書屋作為農村思想文化主陣地的重要作用,依托農家書屋平臺,組織開展普法教育、理論宣講、讀書課堂等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帶領群眾既富“口袋”又富“腦袋”,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百姓家門口的“文化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