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史新旗 通訊員 胡冰 張衛霞
春回大地,百花盛開。河南各地憑借獨特資源稟賦,打造“賞花經濟”,做足做好農旅融合文章。以各地密集舉行的各類賞花節為契機,全省各地稅務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建立訴求快速反應機制,加大對相關產業的政策支持和幫扶力度,為“賞花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拉動鄉村旅游消費回暖,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花海經濟別樣紅
(資料圖)
丹崖碧水的峽谷奇觀、生態多樣的地質公園、氣勢磅礴的云臺天瀑……多彩綻放的焦作云臺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踏青賞花、登山攝影。
在洛寧縣,神靈寨風景區成為一個鮮花織就的山花王國,桃花紅、梨花白、連翹黃,賞花成為洛寧今年春季旅游的一大亮點。
在遂平縣,嵖岈山腳下的千畝郁金香五彩繽紛、姿態萬千,匯成浪漫“花海”吸引周邊游客紛至沓來。
“今年第一季度,嵖岈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30余萬人次,銷售收入1200余萬元,達到近幾年新高,稅務部門送達的各項優惠政策和便民服務給了我們實打實的幫助。”嵖岈山旅游開發公司財務經理曹娜表示。
為支持各地景區發展,河南各地稅務部門深入景區問需,從政策上引導、業務上指導、優惠上扶持、服務上提質,為景區發展減負賦能。
“我們利用增值稅留抵退稅和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節約下的資金,對景區進行了改造升級,提升游客體驗,為旅游旺季做足了準備。”云臺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財務部門經理薛繼紅表示。
“僅2022年,我們企業就享受稅費減免20.66萬元,真金白銀的稅收優惠,對我們景區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神靈寨風景區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劉展棟算了一筆減稅賬,“好雨潤花開,在稅收政策支持下,如今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我們更有底氣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餐飲食宿煥新熱
隨著賞花經濟快速升溫,增收致富的幸福花,不僅帶來了賞花游客,還帶動了餐飲、住宿等行業回暖。河南各地部門結合當地實際,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鏈條精細化政策輔導服務,通過“云稅直播”等方式,及時解讀相關行業稅收優惠政策,將“賞花經濟”文章做細做實。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幫助我們享受到40余萬元真金白銀的稅費減免,讓我們更有底氣把陜州區的旅游品牌共同打造好。”三門峽市翡翠麗池溫泉酒店總經理常青介紹道。
三門峽市陜州區大石崖大峽谷,5000余畝近30余萬株山桃花次第開放,周邊游客尋芳而至,形成“花在谷邊開、人在花中游”的“浪漫”打卡點。山谷周邊從事溫泉酒店、餐飲相關產業的企業超過300余戶,集群效應也讓賞桃花、泡溫泉的陜州區旅游名片為人熟知。
不僅大型酒店,感受到便民辦稅春風溫度的還有一個個農家小院。
在尉氏縣張市鎮萬畝桃林附近經營農家樂的村民張扔介紹說:“春暖花開,每天來玩的游客特別多,我們的營業額也逐日上漲,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更為今年的好形勢錦上添花,我們對今后的好日子充滿信心。”
“稅務部門組織稅收宣傳小分隊走進鄉村,將稅收優惠政策‘打包’送上門,太及時了。”新安縣石井開心農家樂的老板于三明表示,在“便民辦稅春風”的吹拂下,周邊農家樂、農家飯莊、便利店幾年來新增近百家,鄉村旅游經濟發展越來越好。
花果為媒產業興
為讓“賞花經濟”花期更久,河南各地以花為媒、業為果,推動“顏值”帶動“產值”,釋放持久經濟效益。河南各地稅務部門聚焦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涉稅政策需求,從輔導下沉、政策宣傳等方面,細化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質效,支持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
在周口市西華縣,隨著黃橋鄉裴莊萬畝桃園桃花節知名度的提升,當地進一步延長桃產業鏈,同步發展了休閑農莊、觀光農園,以及桃木手工藝品、桃膠等相關產業,形成了從種桃、賣桃到賞花觀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緣戲、售桃藝品,一二三產業、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發展的嬗變。
“系列涉農稅收優惠政策給了我們很多支持,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已有260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戶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我們還通過出租900平方米車間、120畝村集體土地,運營咖啡館、民宿等,實現年集體經濟收益22萬元。”西華縣黃橋鄉裴莊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東亮表示。
在濟源承留鎮花石村,當地依托千畝梅園,打造集“春花、夏水、秋夜、冬雪”于一體的多元經濟旅游文化體系,同時拓展開發了菜糕、甜饃、辣椒醬等傳統美食經濟,真正釋放了鄉村旅游“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法效應。
“2022年我們享受‘六稅兩費’政策減免4萬余元,依靠特色項目累計創收150余萬元。”花石村黨支部書記周全喜介紹道,“今年村里的梅花開得特別盛,每逢周末,整個南山人頭攢動,游客絡繹不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看什么、吃什么、帶什么、玩什么’,持續打造精品項目、提升鄉村旅游體驗,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