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磊 通訊員 趙澤軒
面對金融消保新常態、新方位、新要求,西峽農商銀行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對象、不同年齡結構,在積極做好普惠制金融、基礎性金融、科技金融服務宣傳推介的基礎上,逐類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教育工作,以親民、惠民、利民為目的,通過推進金融知識“掃盲”常態化,有效提升了金融知識的普及率,通過廣覆蓋、建渠道、重宣傳、履職責,推進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常態化。
廣覆蓋,積極構建“三級”保護體系。該行由紀檢監察、財務、信貸部門牽頭,以全轄35個金融網點和86個金融助農服務點為基礎,構建縣、鄉、村“三級”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體系,建立完善了相關制度措施,并逐級對專門人員進行培訓指導,使專門人員承擔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責。
履職責,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對金融消費者敏感的存貸款對象、種類、期限、利率、計息方法和中間業務收費等項目進行公開公示;對消費者投資的金融產品,將產品的結構、投資風險、市場潛在風險、免責條款等知識和信息進行全面告知;對違反行業公約、損害金融消費者權益的,給予自律性、懲戒性處罰。在此基礎上,按照銀監會“七不準四公開”的規定,加大對不規范經營行為的整治力度。
暢渠道,搭建投訴調處平臺。設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投訴受理部門,根據消費者投訴的次數和涉及的項目進行分類、調查和調解,并通過定期信息分析、識別潛在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通過客服電話和服務信箱,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投訴平臺,并建立限時辦結制度和客戶回訪制度,切實保護消費者金融權益。
重宣傳,實施多維度警示教育。通過發放金融知識宣傳頁,在所轄36個網點周邊鄉村和社區開展走訪和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在營業廳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宣傳內容,從不同層面對金融知識、消費者權益等內容進行宣傳,增強金融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通過“金融掃盲”進基層活動,以如何辨別和防范非法集資、如何識別假幣、如何識破電信詐騙為內容,選擇農民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加以宣傳,引起了農村居民的強烈反響,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宣傳效果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