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礙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這樣說你可能不能感同身受。但你可以想象,如果你喜歡的火鍋、烤肉、麻辣燙,紅燒肉、小龍蝦、大閘蟹……甚至是一口粥都不能咽到肚子里的時候,幸福指數立刻降到冰點。
【資料圖】
吞咽障礙是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道括約肌或食道功能受損,不能完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內,攝取足夠的營養和水分的進食困難,常見于神經系統疾病(腦卒中、腦外傷等)神經和肌肉疾病、機械性和阻塞型因素等。
相關資料介紹65歲以上的老人患有吞咽障礙的概率是45%,80歲的老人吞咽障礙的發生率高達75%。
老王頭發花白了,很多事兒也記不清了,每天就是溜溜彎、澆澆花,也不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了,就想著平平淡淡的普普通通的就行。可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逐漸地,他甚至連喝水、吃飯都變得很難。看見身邊不斷有新聞報道老人因為嗆咳、肺部感染,反復入院甚至導致死亡,他的內心充滿恐懼的同時,也變得煩躁不安。
像老王這樣因為機能減退,而導致吞咽障礙的老人不在少數。那么吞咽障礙到底能不能解決?
答案是肯定的。針對不同時期的吞咽功能障礙,治療訓練的方法自然不同。吞咽障礙的類型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口腔期吞咽功能障礙。
2.咽期吞咽功能障礙.
3.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礙。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康復科專家為您普及一下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礙的有效治療方法--球囊擴張術。首先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礙,主要是由于患者環咽肌開放不全,或者環咽肌失調遲緩所致環咽肌出現功能障礙癥狀的主要表現為:進食時吞咽困難,出現嗆咳;食物停留在口咽部不能進入食管內;進餐時間大為延長。另有吞咽痛、阻塞感、異物感,或食物下咽時頸部有氣過水聲感等。
采用普通導管球囊(尿管)通過注水方式獲得不同大小的擴張球囊,用機械牽拉的方法,使得環咽肌張力、收縮性和(或)彈性正常化,促進食管上括約肌生理性開放,解決環咽肌功能障礙導致的吞咽困難。
為了預防吞咽功能衰退建議老人在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家進食注意體位,進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坐臥位半小時以上,如果不能取坐位,至少取軀干30°仰臥位,頭部略向前傾。
2. 選擇合適的進食工具,比如選擇匙面小、難以粘上食物、邊緣鈍的匙羹。
3. 進食時要緩慢,一口量不可過大,確定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
4.平時應當注重口腔的清潔,避免分泌物和食物在口腔殘留。
5.學做例如口腔操或者舌操這樣的吞咽訓練(包括間接攝食康復和直接攝食康復),每日兩次,飯前20-30分鐘,每組動作3-5次,鍛煉咀嚼功能,延緩老化。
通過間接攝食康復和直接攝食康復訓練,可促進舌部對食物的控制,改善吞咽的協調性,使吞咽順利進行。
溫馨提醒:家屬在給吞咽障礙的老年人喂飯時,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催促,更不要為了省事,減少食物的量或一天只喂一餐,要積極鼓勵老年吞咽障礙患者,使他們充滿信心,通過科學的方法,吞咽障礙一定會得到改善。(鄭州市九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