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行業虛假宣傳和價格違法行為治理工作指引》(以下簡稱《工作指引》),詳細列舉了8項虛假宣傳行為及6項價格違法行為,進一步明確了醫美行業的監管依據,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醫療美容行業亂象,特別是虛假宣傳和價格違法行為備受社會和公眾詬病。這些違規違法行為不僅破壞醫療市場秩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后果,且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身心健康損害。遏制和鏟除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兩組數據可以印證醫療美容行業亂象亟須治理的緊迫性。其一,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虛假宣傳是涉訴醫美機構最突出的問題。其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顯示,我國醫美合規從業人員約1.7萬人,非法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真正依靠醫療技術驅動的醫美機構少之又少。
基于此,近年來,黨和國家從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大局出發,不斷提升監管水平,加大監管力度,以重拳打擊行業亂象——從政協委員建議針對學生群體限制“美麗貸”,到上海市表決通過《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案,明確指出“未經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醫療美容服務”;從國家頒布出臺《醫療廣告管理辦法》,再到今年4月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2022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專題新聞發布會,將查處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行為作為行動重點。這些舉措,既具有很好的現實針對性,也表明了黨和國家治理醫療美容行業亂象的堅定決心。
至此可以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工作指引》,突出重點,以案說法,在為醫療美容行業敲響警鐘的同時,也進一步闡明了政府秉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零容忍”態度。更重要的是,當前我國正在全力實施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民有所盼,我必行之。以重拳嚴厲查處和打擊醫療美容行業亂象,不僅是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也是黨和國家秉持“以人民中心”新發展理念的一項深刻實踐。因此,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政府監管的升級加碼,我們熱切期待醫療美容行業能夠在政府強力監管之下,激濁揚清,去偽存真,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喜人格局,真正為人民群眾的健康美好生活留下“美”的體驗,增添“美”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