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哈爾濱10月24日電 (記者 王妮娜)24日,2022黑龍江大米節品評品鑒活動在哈爾濱市啟動,目前已有我國、泰國、日本、柬埔寨、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的666份大米參加品評品鑒活動。
黑龍江是我國最大規模的優質粳稻生產基地,也是我國最早開展大米品評品鑒的省份。2022黑龍江大米節將于11月10日至11月14日在哈爾濱舉行,國際稻米品評品鑒活動是“大米節”上的一項重要活動之一。
2022黑龍江大米節品評品鑒活動在哈爾濱市啟動。 王妮娜 攝
在啟動儀式現場,中國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副主任史冬梅介紹了參評樣品征集情況及大米樣品的特點,公證處公證人員對參評樣品進行編號并公證。
此次活動的參評大米是面向國際公開征集的,截至10月20日,中國農業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共收到來自中國20個省和國際7個國家的參評樣品666份,其中國內樣品629份、國外樣品37份,比上屆增加了178份。與歷屆大米節相比,本屆參評樣品數量顯著增加。
8個國家的666份大米參加品評品鑒活動。 王妮娜 攝
接下來的15天里,品評品鑒委員會將按照稻米品評品鑒規程,完成大米外觀、理化、品種真實性、純度等相關檢驗,并組織評審專家對樣品的食味進行品鑒,經初評、復評和終評三輪品鑒,最終將于11月9日產生本屆大米節品評品鑒所有獎項。
本次大米節依據專業規范標準的品鑒流程,采取儀器檢驗測定和專家品評品鑒相結合的辦法。品評專家是邀請了中國著名水稻品評品鑒專家,分別組成復評和終評兩個品評品鑒委員會,針對實驗室初評的品鑒結果進行復評和終評。本次品鑒采用“暗碼”評比方式,復評環節由24位專家組成,針對實驗室初評結果進行品鑒,選出粳米組、秈米組前30份樣品,進入終評。終評環節由36位專家進行現場品鑒,最終評選出2022黑龍江大米節金獎、銀獎、銅獎及優秀獎。
稻米品評品鑒活動,旨在展示世界各國稻米產業最新最優成果,確立優質大米的國際標準,引導國際優質水稻育種、栽培、加工技術新方向。同時,此次活動搭建了黑龍江與國際、國內優質大米主產區交流的平臺,宣傳推廣“黑土優品”區域公用品牌,展示最優、最綠、最香、最安全龍江“黑土優品”形象,加快黑龍江大米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中國飯碗”裝進更多的黑龍江優質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