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楊磊 通訊員 張海樂
面對今年夏收新態勢,農發行鄭州市郊區支行自覺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支持夏糧收購,同時加大對市場化收購支持力度,切實發揮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全力服務穩住經濟大盤。截至目前,該行對8家夏糧收儲企業授信49.54億元,同比增長16.08億元,已發放夏糧收購貸款14.59億元,同比增長 9.77 億元,收購小麥 45368萬斤。
“三個全力”打好夏收工作基礎。針對今年經濟形勢和糧情,一是全力對夏收形勢早研判。一季度該行多次主動與鄭州市糧食局和4家中央、地方儲備庫及擬參與收購主體對接,及時摸清今年小麥種植面積、產量和擬收購量等信息,研判夏收態勢、客戶需求,為做好夏收資金供應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二是全力營銷市場化客戶參與收購。在上級行的指導下,該行選定優質市場化客戶進行布局,新營銷中原資產供應鏈和農開供應鏈等國有企業參與市場化收購,優化糧食收購客戶結構,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收購市場份額占比。三是全力做好夏收各項安排準備。該行成立夏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重新調整信貸分工3人,組建精兵強將備戰夏收。分門別類制訂8個客戶金融服務方案,修訂完善夏收應急預案1項,特別是建立重大輿情快速處理機制,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分階段3次召開夏收銀企座談會、培訓會和政策解讀會,邀請省分行糧棉油客戶處和省分行營業部領導宣介農發行夏收信貸政策,為客戶答疑解惑。
“四項舉措”做好夏收資金供應。為確保夏糧收購資金及時、順利到位,該行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及早對參與收購企業按企業融資需求和支持梯級分類排隊,詳細劃分客戶布局,有序投放信貸資金,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維護好糧食市場的保供穩市。市場化收購企業同比增長2家,收購代儲庫點增加43個,在全省首批分別發放政策性和市場化糧油收購貸款鋪底資金共3.1億元。二是統籌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堅持政策性收購在第一時間發放,確保儲備企業夏收資金供應平穩有序。該行5月19日在全省首批對中原庫等3家儲備類企業發放貸款1.6億元。近期根據鄭州市糧食局增儲需求,及時對興隆庫等2家儲備庫發放增儲貸款5.01億元。三是找準糧食市場化業務發展方向和突破口,根據風險可控、能力可為的原則,做精市場化收購業務。該行積極支持鄭州糧批、鄭州未來集團、中原資產供應鏈、農開供應鏈等市場化客戶入市收購,共獲批授信22億元,同比增長16億元。當前已發放市場化夏糧收購貸款7億元,收購小麥34454萬斤,同比增長5億元,多收23129.92萬斤。四是具體操作上打好提前量,該行在督促企業抓緊出具年度審計報告的同時,組織客戶經理同步準備評級授信資料,明確評級授信和貸款申報時間表、路線圖,確保企業評級授信盡早上報獲批。評級授信等較往年提前約15個工作日完成,5月上旬所有收購企業申請授信獲批,切實做到“錢等糧”。
“多項服務”擦亮“糧食銀行”品牌。該行持續優化服務,做到服務保優提效,彰顯“糧食銀行”品牌實力。一是實行優惠信貸政策。優先配置信貸規模,保證資金供應。對企業貢獻、測算利率、他行利率等因素綜合考量,確定優惠利率,切實做到減費讓利、惠企利民。二是落實“辦貸綠色通道”,儲備等政策指令性貸款在企業提出申請后2個工作日內到賬。對市場化客戶限時辦貸,根據實際入庫進度及時發放貸款,及時支付信貸資金。三是確保資金支付簡化流程落地。采取依據企業匯總日結單支付、對符合條件自主支付糧食收購資金貸款不再落地審核等服務,提升支付效率。四是提高資金支付結算效率。保持網銀、銀企直聯系統 7*24 小時服務通暢,客戶經理隨時待命,堅決不給糧農“打白條”,確保糧農“糧出手、錢到手”。五是強化政策宣傳服務。在收購庫點張貼《致廣大售糧群眾的公開信》等3個夏收服務宣傳版面,還通過報紙、宣傳片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向社會宣傳該行夏收信貸政策和支農成效,樹立農發行良好社會形象。六是嚴格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進一步加強貸后管理,按照封閉運行要求,定期查庫,運用遠程視頻監控系統提升監管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