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通訊員 鄭軍偉
6月12日,河南省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內鄉)服務團團長周建華、白菜育種與栽培專家路翠玲一行來到南陽市內鄉縣趙店鄉崗堤村的馬鈴薯種植基地,與先期到達的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成員別志偉,共同見證了全程機械化栽培管理的馬鈴薯機收現場。
“常言說得好,一畝菜十畝田,有了馬鈴薯收獲機,我們收馬鈴薯真是太方便了,收獲效率有了極大提高,以后種馬鈴薯就更賺錢啦!”看見省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的幾位老師,劉振祥高興得合不攏嘴。種了這么多年地,這幾年他才真正體會到專家手把手教技術的好處。
(資料圖)
說起種植馬鈴薯的經歷,劉振祥對前來參加馬鈴薯收獲技術學習的種植戶說:“學會種植馬鈴薯要感謝河南省科技廳的好政策,感謝河南省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內鄉)服務團對我們內鄉馬鈴薯種植戶的大力支持,到今年我們已經種了三年的春季馬鈴薯,這三年服務團的專家老師盡心盡力,一點一點地教會我們,從指導選擇適合的品種、到種薯切塊、機械化播種、膜上覆土、病蟲害防治,接茬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教我們賺更多的錢。”
說起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栽培,劉振祥和種植戶們紛紛感嘆,真是太方便了,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還有效減少了人工投入。另外,在機械化播種的基礎上,服務團的專家還推廣了馬鈴薯出苗后機械化膜上覆土技術,減少了扣膜放苗的人工成本,這對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都有一定程度作用。
在馬鈴薯機收現場,幾位特派員根據觀察了解的情況,在田間地頭召開了馬鈴薯機收現場會,指導種植戶根據收購商的要求對馬鈴薯分級包裝。與混級包裝相比,分級包裝可明顯提高商品薯的市場競爭力。專家建議種植戶抓住時機搶種青儲玉米,實現一年三收(馬鈴薯+青儲玉米+早熟大白菜)的種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種植收益。
由于近期氣溫較高,為了不影響馬鈴薯戶正常收獲進程,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專家13日早上5點30準時來到收獲現場。在機械化收獲間的隙時間,組織前來參加收獲和觀摩的群眾進行現場培訓。短短35分鐘的時間,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周建華副研究員給大家講解了馬鈴薯收獲后如何進行挑揀、分級、包裝、儲運,高級農藝師別志偉老師講解了青儲玉米的種植要點,副研究員路翠玲老師給大家講解了秋季早熟大白菜栽培管理要點。
河南省蔬菜產業科技特派員(內鄉)服務團的專家用專業、權威的技術服務內鄉廣大種植戶,通過這種深入基層、走近田間的現場指導方式推廣先進的種植經驗和栽培模式,讓農業科技新成果在農業生產中落地生根,推動內鄉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產業振興、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