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月12日電(記者 陳碧琪)水產種業既是保障水產品穩定供給的關鍵支撐產業,更是南繁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6月11日至12日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水產南繁種業發展論壇暨文昌市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推介會上,與會專家指出,海南目前已形成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多個水產品種的繁育生產能力,正推動建立漁業科研創新研究中心,將水產種業納入“南繁硅谷”規劃。在自貿港政策推動下,海南有望成為水產育種行業種質資源、高新科技、專業人才的聚集地,專家建議應強化南繁戰略體系支撐,建設漁業種質資源庫,加大科技投入,實現水產種業振興。
“全球每養殖五條魚,里面就有三條來自中國?!鞭r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視頻致辭時介紹,中國水產養殖產量連續32年穩居世界第一,養殖水產品約占世界水產品養殖總產量的60%,而國內約80%的水產品來自養殖。
中國水產養殖業輝煌成績的背后,離不開水產種業的貢獻。目前,我國已審定和推廣水產新品種240個,加上今年剛剛審批通過的26個新品種,一共266個。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表示,水產種業位于整個水產產業鏈的最上游,是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對水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支撐作用。
發展水產南繁種業,海南得天獨厚。李書民表示,作為“天然溫室”,海南適宜開展水產品種選育,海南已形成多個品種的繁育生產能力,有希望建成中國有競爭力的,以南美白對蝦、石斑魚、金槍魚等熱帶品種為重點的“種業硅谷”。
“近年來,海南的苗種產業快速發展,石斑魚、金鯧魚、羅非魚、南美白對蝦等苗種在全國已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部分產品還遠銷東南亞、日本、韓國等地。”朱作言表示,海南在文昌打造的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吸引了一大批技術領先的規?;B殖企業和國內頂級科研院所入駐,將為海南水產南繁種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事南美白對蝦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良種選育的渤海水產育種(海南)有限公司是落地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的首家企業。公司董事長張海民表示,公司計劃在海南籌建國內第一個南美白對蝦種質資源庫,與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同行進行聯合攻關、共同選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
與會專家分析指出,盡管具備一定優勢與基礎,但缺乏國家南繁戰略體系支撐、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協同不夠、良種良苗覆蓋率和增產率低、科研動力不足、市場信心不足等問題仍對海南實現水產種業高質量發展形成制約,海南作為我國重要的南繁水產基地,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海南省南海魚類種苗協會會長蔡春有坦言:“海南目前在技術上優勢不突出,水產種苗生產基地存在用地不穩定、規模小、標準低、設施落后、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良種良苗育、繁、推一體化技術體系尚未形成?!?/p>
對此,蔡春有建議盡快成立水產南繁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水產種業發展途徑、水產南繁基地建設內容和規模、水產種業體系和運行機制等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要讓水產種業盡快享受到南繁科技服務平臺、人才隊伍建設、產業鏈培育、品牌影響力提升、資金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p>
此外,蔡春有指出,海南要加大對水產種業科技的持續投入,設立水產南繁種業科研專項,提高水產種業良種選育、新品種研發創新能力,重點圍繞主導水產養殖種類,針對高產、抗逆、優質等主要生產性狀,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產種業創新科技成果,并進行產業化轉化。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何瓊妹表示,未來,海南將著力構建“三魚一蝦一螺”(羅非魚、石斑魚、金鯧魚、對蝦、東風螺)熱帶種苗產業體系,開展種業企業扶優行動,探索漁業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管理機制,打造馮家灣現代漁業產業園,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