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鄭州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聚焦兜底保障,發布我市今年城鄉低保提標工作的相關情況。據介紹,2020年,鄭州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已提高為每人每月730元,疫情期間向全市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低收入對象發放紅利性消費券3443.6萬元。
截至12月,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53296人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09年鄭州市建立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并在2019年實現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體化。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共有城鄉低保對象53296人,城鄉特困供養人員12352人,臨時救助困難群眾21639人次。
根據上年度城鄉人均消費性支出,經科學測算并報市政府同意,從2020年7月1日開始,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統一調整,從每人每月700元提高為每人每月730元。人均耕地0.3畝以下的低保家庭,其低保標準按照新標準的100%核定為每人每月730元;0.3畝及以上的,其低保標準按照新標準的70%核定為每人每月511元。
全市特困供養人員救助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低保標準的1.5倍執行,從每人每年不低于12600元統一提高為每人每年不低于13140元。其中:家庭人均耕地0.3畝以下的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新標準的100%核定為每人每年不低于13140元;家庭人均耕地0.3畝及以上的按照新標準的70%核定為每人每年不低于9198元。
權限下放,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
在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同時,鄭州市還不斷完善各項社會救助制度,今年我市全面推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工作,將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到鄉鎮(街道),提高了審核確認時效,簡化了工作流程,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群眾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的社會救助服務。
發揮民政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完善了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對象收入和財產認定辦法,細化了剛性支出和就業成本扣減內容,實行了低保漸退期。
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全年共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37543人次,3857.11萬元;為困難群眾發放水、電、氣、暖等各項補貼。
多措并舉,助力困難群眾應對疫情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確保困難群眾生活不受影響,市民政局采取了多種措施:出臺《鄭州市民政局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對新申請社會救助的對象,進一步優化簡化審核確認程序,實施先行救助、事后補辦手續;對已經納入低保的困難家庭,可視情延長定期核查時限。
出臺《鄭州市民政局關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一步做好臨時救助有關工作的通知》,對于各類困難群眾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生活困難,及時啟動救助工作。為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性、過渡性救助作用,將困難家庭中因疫情防控采取隔離人員、暫時不能外出務工人員作為臨時救助重點,切實加大臨時救助力度,防范以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陷入困境和再次返貧。
豐富救助內容、加大救助力度、拓寬救助范圍、簡化工作流程,市民政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要求,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及時向養老院發放防疫物資、生活物資,確保了全市敬老院、養老院和福利機構零感染;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空巢老人的關心關愛服務,開通24小時未成年人臨時救助熱線,為全市1.89萬空巢老人每人發放10只口罩,共計18.9萬只,讓空巢老人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
同時,鄭州市還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全年共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537543人次,3857.11萬元。疫情期間向全市68872名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低收入對象發放紅利性消費券,每人500元共計3443.6萬元。
市民政局有效發揮社會救助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將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由于在疫情防控中組織有力,措施得力,成效顯著,近日,鄭州市民政局被民政部授予了全國民政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