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從商貿財富的最頂端急速落下,從車水馬龍歸于平靜,從商貿業頂流墜入鎂光燈外的沉寂之地。
城市框架拉大的時代巨浪下,這些曾經的功勛批發市場,走至外遷囧途,甚至來不及仔細告別。
這并不是故事的結局。當很多人將目光聚焦于商戶去了哪里時,我們想關注外遷后這些老舊市場的命運。
它們是改為了高端商業綜合體,還是建成了住宅,抑或只是二手車商的暫時棲居地,甚或荒廢閑置?他們如何煥新改造,如何向“史”而生,是否還有機會重返商業舞臺中心?
【汽配批發市場變身農貿市場】
時針剛撥向00:30,天貓交易額攀升至3723億元。
9個多小時后,遙遠的傳統線下,鄭州一家農貿市場開業,選取在“雙11”當天。它從“金水區”和“馬李莊”各取一字,即是眼下的“金馬智慧農貿市場”。
約2萬方體量的新市場開業,牢牢攫取了菜商肉販以及周邊消費者的目光。大V點贊:“陳砦蔬菜批發市場的升級版。”
這個市場姍姍來遲,往西1.8公里開外的陳砦蔬菜批發市場已消失2年,市場所在的馬李莊汽配市場已搬遷空置4年。
這里曾是馬李莊汽配市場舊址。17年前,馬李莊村集體用地建成的汽配市場開業,先后吸引800多家商戶入駐,與路對面的汽配大世界隔路相望。2016年11月,市場搬遷。搬空后的老市場,做何規劃,一直未能落子。老市場等新主人,等得太久。
4年,它等來的不是常人臆想的地產巨頭接盤故事,不是改建產業園區的歸宿,也不是荒廢結局。意料之外的,它圍繞民生,做成了一個農貿市場。
它有做農貿市場的優勢,位居蔬菜市場曾強手環伺、扎堆布局的北環。那是個美好年代,多年前,毛莊蔬菜批發市場、陳砦蔬菜批發市場、萬邦新綠地等北環農貿批發“三強爭霸”。距離最近的陳砦蔬菜批發市場,曾是中原首個蔬菜批發市場,以近十億元年交易額領軍中部城市同類市場,一度擔當鄭州85%蔬菜的供應。
三家于2018年末整體搬遷,但鄭北20多年積淀的產業基礎猶在。老市場商戶出走后,一直漂泊不定,渴望穩定經營地,金馬農貿市場生逢其時,未脫離農貿集聚的鄭北商圈。且周邊1.5公里范圍內,沒有競品市場與之抗衡。
汽配市場改建農貿市場,不僅僅是將閑置土地資源再利用,使昔日明星市場重煥生機,更是為外遷后的市場再造提供參考樣本。
老市場生存錄
老汽配城變身,讓人又驚又喜之余,更將業內目光引向了“批發市場外遷后原址做何用途”的疑問和探討。
一直以來,外界只關注市場外遷后,商戶去了哪里,很少有人關注老市場最終歸宿。
為此,河南商報記者多地實探、用腳丈量,抽樣走訪20多家曾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明星市場,揭開了曾叱咤風云的老市場,在告別熙熙攘攘后的當下生存實錄。
探訪的23家市場,囊括了汽摩配、紡織、建材、水產、配鏡、農產品、洗化、鞋等多種業態,既有如萬客來食品城、緯三路水產市場等在當年外遷掀起巨大轟動的老字號市場,也有天榮汽配城、萬客隆建材城、中原第一城等新晉外遷的市場。
情形A
房企接盤建樓,納入城中村改造
因為多數租賃自城中村集體用地的歷史地情因素,調研的絕大多數市場在商戶撤場后,原址引入開發商,走城改模式,改建為了住宅或者商業,這部分占調查市場高達21%的比例。
這些入主城中村、托起老舊市場改造重擔的,背后不乏保利、康橋、升龍等一線房企的身影。
較早的如嵩山路西建材,隸屬于齊禮閆村,升龍接盤改造后,如今原址成了升龍城;萬邦新綠地隸屬于高皇寨村改造項目,2018年外遷,原址被鄭州雙茂置業有限公司拿得,再深究,雙茂置業背后有深圳康橋產業有限公司及宋革委的投資身影;慶豐糧油市場,與萬邦新綠地同系萬邦集團旗下,原址為劉莊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現為保利集團做安置房開發建設;天榮汽配城為柳林村用地,北區今年7月外遷,現址雖空置,但未來將做柳林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含安置房、商品房及配套商業;萬客來2015年年底外遷,原址屬于王胡砦城中村改造項目,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未落地,原址暫用來建駕校……
它們大致走了這樣一個路徑:曾地處城市邊緣近郊的村莊以較低價格出租土地,用于批發市場建設,隨著城市狂飆突進,近郊逆襲為主城區,物流批發跟不上時代節奏,批發市場逐漸隱沒于歷史巷道,開發商接過歷史遞來的接力棒,拿地建樓,用現代化包裝沒落的批發市場。秋風蕭瑟今又是,換了人間,老市場重煥新顏。
這是時代更新大潮下誰也逃不掉的宿命,曾為鄭州城市化做出貢獻的功勛市場亦找到了體面歸宿。
情形B
原址公共用途,建公園、公交場站、修路、菜市場
原址用作公益公共用途的,也并不少見,比如改建為公交場站、公園綠地、農貿市場、修路,這部分在受訪市場中占比約21%。
老鴉陳電動車市場于2016年底外遷后,原址改為了長興農貿市場,2017年12月投用。這是一家星級標準的公益性農貿市場,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大型拋光磚貼面,單單空調安裝了26排,一個月電費五六萬元。鄭州農貿市場本身缺口極大,建得像高端商場的菜市場,在告別舊市場雨天一身泥的臟亂差形象之外,也助力了菜籃子民生工程。
菜業“扛把子”陳砦蔬菜批發市場2018年外遷后,原址修路,為渠東路擴建;同樣修路的還有紡織大世界,曾盛極一時的紡織批發業霸主,被金水路西延及地鐵5號線站點穿過。
此外,中州大道航海路交叉口的鄭州摩托車,現如今變成了公交場站,黃河食品城北區規劃建設青少年公園。
情形C
引入宜家、迪卡儂、居然之家等巨頭,改建商業綜合體
較為惹人關注的是,傳統批發市場轉型為零售商業綜合體項目,有兩例,堪稱改造典范。一家是位于北三環的原信基建材市場,引入瑞典家居零售巨頭宜家,改造成了宜家家居;另外一家是南三環京廣路的中陸購物廣場,原本經營舉步維艱,后招徠了重量級租客“居然之家”、永輝超市和迪卡儂,一躍成為區域內商業頂流。
迪卡儂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一年收入超過124億歐元,宜家家居中國28家店2019財年接待1.08億次客流,銷售額157.7億元,居然之家為國內家居建材流通領域頭部品牌……這些商業明星自帶流量,帶給原址的不僅僅是建筑形態的改觀,更是商業模式的顛覆和區域價值的急速提升。
此外,位于京廣路航海路的原京莎鞋世界,也于今年4月,退出鞋業批零,引入舊改之王佳兆業商業,欲轉為購物中心。目前正處于改造和招商階段,未來難以預估,但有佳兆業商業這一得力助手,不會差。
情形D
轉為二手車城、駕校,部分暫時性閑置
另外有意思的是,車行業老板偏愛閑置的老市場,不少舊市場搬空后,轉為了車市或者駕校。
比如,北建材變身為二手車市場,入駐有中鑫之寶、瑞卡名車、壹玖名車生活館、鼎尚品車等,儼然成為二手車薈萃之地;萬邦茶城變為了香山路車城,萬邦新綠地部分區域辟為駕校,萬客來入駐了出租車網約車交易市場及多家駕校,北三環眼鏡市場入駐有機動車檢測點。
其中,部分是地塊規劃未落地前,一些租客利用土地閑置期、真空期進行的租賃開發,并非原址最終歸宿。
比如萬客來,其所在地塊屬于王胡砦城中村改造項目,不過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未落地。再如萬邦新綠地,隸屬于高皇寨村改造項目。
當然,也有一些處于閑置的老市場,比如南三環汽配城、萬客隆家具城、緯三路水產市場、華淮建材市場、中原第一城、毛莊蔬菜批發市場、天榮汽配城北區、中陸鞋城、中陸洗化城。這部分比例最大,占比43%。
它們要么正處于項目規劃中,尚未落定,眼下只能暫時性空置,要么正在尋找物色合適的接盤方,在開發方到來前寧肯以擱置狀態做審慎處置。
老市場不應長期荒置,如何“向史而生”?
曾經的明星市場,如何在城市更新大潮中“向史而生”,如何拯救這些外遷后急速衰老的重量級商業?
老市場外遷,是迫于其硬件老化、環境逼仄、消防隱患、交通擁堵、發展空間受限等諸多原因。
外遷后的市場,不應成為爛攤子,更不應長期荒置。它曾經作為城市經濟突圍的能量擔當,也應成為存量商業改造典范。
存量商業更新經歷了幾個階段,從大拆大建、推倒重來的“換裝”,到只保留建筑形、缺失文化魂的“化妝”,再到建筑與商業與人群和諧相處的“共情共生”。
老市場重建,不止是拆舊建新、換裝變臉,更要在城市有機更新的大潮下找尋自己的定位,與城市發展趨向、行業走勢相契合,更考驗操盤者的洞察力、場景重構的創新力。
北京西直門附近的京鹽融園倉庫,將破舊倉庫升級為紅墻綠瓦的優雅辦公院落,極度受科創、文創企業青睞,是革新。
鄭州金三角衣城升級為佳寶金三角女裝市場,只定位中高端休閑女裝,引入了來自杭州的一線品牌資源,為整個火車站服裝商圈帶來新血液,是創新。
京莎鞋世界引入佳兆業商業,轉型國潮主題購物中心,北三環信基建材市場引入宜家,也是創新。
對鄭州深厚商業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對城市舊改修復如新的操盤經驗,對項目周密詳盡的盡調和再定位,對消費趨勢和城市走向的深入洞研,才能賦予項目起死回生的可能。
曾經的明星市場,因為與時代發展節奏錯拍,無奈退出歷史舞臺,但仍然有機會,他們會以另外一種更加奪目的方式,重回商業舞臺中心。(記者 李興佳)